茶博物馆观后感6篇
观后感是指在观看影视作品或阅读书籍后,个人所产生的感受和思考,我们在观后感中,应该包含对角色的评价和对情节的理解,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茶博物馆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茶博物馆观后感篇1
今天准备去新疆自治区博物馆。起初我并不清楚有这么一个地方,老爸向我强烈推荐的,从这一点能够看出老爸对历史文化还是比较关注的。我和妈妈坐车到达博物馆,不久爸爸也到来了。博物馆从外观上看气势磅礴,造型优美。据说现在所看到的博物馆是在原老博物馆基础上新近改造的,这从博物馆前面诺大的广场以及一些新种植的树木上也可看出来。
由于到达的时间较晚,上午参观时间已经结束。下午开放的时间是3点钟。现在时间是中午1点左右,没有办法,我们只有先去吃午饭。旁边就有饭店一条街,于是我们走进一家民族餐厅,爸爸要了一份抓饭,我则要了一份过油肉拌面。以前没有吃过拌面,这也是新疆的饮食特色之一,既然好不容易到新疆来了,当然要不失时机的品尝一下。端上来了,一份菜,一份面,自己动手拌。尝了一口,味道不是想象中的好,也许是我对面条本身并不感兴趣的缘故吧。
吃完饭,就将近3点钟了。大约还有20分钟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排队等候。据说,人群会分批进去,前一批和后一批之间相隔半个小时呢。我们排在了比较靠前,想必能够第一批进入。时间一到,我们就进入博物馆了。需要安检,这是我能够想象得出的。一楼中间大厅央有新疆的地形全貌图,让人对新疆的地理有了最为直观的印象。博物馆展厅里不允许拍照,但在这里许多人都在留影,因此地形全貌图周围挤了不少有可。有专门的讲解员进行讲解,但是人非常的多,很难讲的仔细,听也难以听得认真,看也不易看的真切。
我们主要参观了如下几项陈列:一是“新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反映新疆历史发展的概貌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对新疆民族特点、地方特色和“丝绸之路”作了应有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完好的陶器,精美的玉器,栩栩如生的泥俑,色泽艳丽的织物,举世罕见的简牍,种类繁多的石器,铜器,铁器,以及1000多件辅助展品,充分反映了新疆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时期的进程。二是“新疆民族民俗陈列”。通过居住在新疆的12个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生产工具,服饰,生活及文化用品等,形象地表现了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民风。三是“新疆古尸陈列”。陈列的古尸达21具,展出有保存最好,最完整的距今4000年的“楼兰美女”、具有欧罗巴人特征的距今3200年的哈密的女尸,身材高大、体形健美的且末男尸,身着艳丽服饰的且末女尸,举世罕见的且末婴尸;2500年前的苏贝希干尸的及唐高昌左卫将军张雄干尸等。同时还对新疆具有代表性的古墓葬进行了复原展出。四是“新疆革命文物史料展览”。展示了为新疆和平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志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跟着讲解员走马观花了一遍,有许多地方都忽略或者没有认真观赏。鉴于此,我便独自又走了一遍,妈妈由于太累而坐在楼下休息了。像我这样再次参观的游客并不在少数,我因此还认识了几位女学生。这些新疆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情、考古发掘、地毯等等的展示,就如同一本立体的浓缩的教科书,生动而富有韵味,很让人震撼,让我瞬间融入到新疆的历史风情之中。
从陈列馆出来,再次回到一楼大厅的新疆地形全貌模型图旁。我注意到,有一位中年男子,一边指着地形沙盘图,一边对几个中学生模样的青少年在讲述。我非常感兴趣,于是凑上耳朵去听。显然,他对整个新疆地形地貌了如指掌,其熟悉的程度仿佛很多地方他都亲自去过。我对他非常佩服,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他有一句话讲的并不正确。他说: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境内唯一一条向西流的河流。就我掌握的地理知识来看,大河向西流的并不仅仅是额尔齐斯河,更加著名的应该是伊犁河。在2006年第11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其封面文章就是“伊犁河谷:大河向西流”。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三大支流喀什河、巩乃斯河和特克斯河在伊宁市之前汇流成为伊犁河,沿伊犁河谷向西(在我国境内长442公里),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北部出境,流经哈萨克斯坦的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注入巴尔喀什湖。不过,与伊犁河是一条国际性内陆河不同,额尔齐斯河是一条的外流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最终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作为业余地理爱好者,我似乎有责任来纠正这知识上的错误。我鼓起勇气和这位中年男子聊了起来,在方式上,我采取了先褒扬再指正的策略。当然,对于我的指正,他本能的和我辩白了几句。但是在我充分的证据面前他哑口无言了。我们进行了一些地理上的探讨,显然我在这方面明显表现出很深厚的造诣。原来他在部队呆了很长的时间,几乎走遍新疆的各个角落。现在退役后在当老师。显然,他为我专业性的地理知识所折服,在最后带领学生走的时候,还特意握着我的手向我道:小兄弟,你很厉害哦!我笑了笑。
走出博物馆,在门口旁的碑牌上,我注意到:乌鲁木齐新十景——新疆博物馆。是的,要想了解新疆,新疆博物馆不可不来。
茶博物馆观后感篇2
这个暑假,我来到广州游玩,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
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在广州大剧院前,这座博物馆显得十分矮小,活像一块扁平的“水豆腐”,可它那灰红相间的颜色,却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我和妈妈、弟弟、奶奶一同走进了这别具一格的博物馆。我们看完介绍后,就开始参观第一个馆—书画馆。这里陈列着大部分国画,从古至今,栩栩如生。然后是陶艺馆,这里展示由全国各大窑口出产的精美陶艺文物,以明清时代景德镇出产的瓷器为代表,联想所学过的历史知识,颇有一番趣味。随后还有石砚馆、玉石馆、自然馆、历史馆等,藏品美轮美奂,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其中的恐龙馆更是让我震撼,那里十分具有奇幻色彩。逼真的恐龙化石好像在对我说:“要爱护大自然!!”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非木雕馆莫属了。之前我对木雕并不了解,单单以为它只是一门艺术。可来到这里后,才发现它还是一种文化—潮州木雕文化。
刚走入潮州木雕馆,就被它那精巧细腻、玲珑剔透的木雕风格吸引住了,细细一看,那木雕就好像在为你讲述着一段段趣味横生的潮州故事,每一件木雕都惟妙惟肖,令我为之惊叹。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木雕的制作展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木雕从设计到完成是一套十分复杂的程序:首先由能工巧匠着手设计;然后是精心的选材,选择那些质量优异的木头;接着是粗雕,就是在胚子上雕出大概的轮廓;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环——细雕,要刻出人物或是物什的外貌、形态甚至是举止表情;最后是贴金,为了让木雕美观,工匠们要在木雕上涂上一层金漆,这样,潮州木雕就完成了。
这次参观使我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视野。广东省博物馆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广东,了解中国的平台。我希望株洲也可以在规划展览馆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博物馆,让世人更好的了解株洲,加入株洲,建设株洲!
茶博物馆观后感篇3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大量的古今书画。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茶博物馆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乘公共汽车去了位于中山路100号的无锡博物馆。此时,一座长方形的建筑外观全是金色,玻璃透明。整座建筑独一无二。
当你进入博物馆时,你首先看到的是三台电视,上面循环播放着一些人类的壮举,比如登月计划。学生们忍不住停下来观看,不时发出惊人的声音。然后,我们穿过球形电影院,来到大厅。大厅的大理石地板非常光滑,甚至电子屏幕上的一切都映在地板上。这个大厅很宽阔,很大,很有气势。
这时,一位评论员向我们走来。他乘电梯带我们去了惠山泥人展厅。评论员介绍我们:“惠山泥人是我们无锡的三宝之一。”之后,我们被领进了展厅。当我们走进展厅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伟大的惠山泥人作品——庙会。作者用一双灵巧的手,把普通的泥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人和店铺。此外,细心的作者还在一些房子里点燃蜡烛,使夜晚的效果显而易见。可以说他很努力的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个形态。这是什么?解说员向我们解释:“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惠山脚下的泥人能捏泥人,因为惠山脚下的泥人的铁、锌含量最高,挤出来的泥人不易变形。”哦,听完了,我们会克服的。
然后,我们来到了徐悲鸿画馆。我一进门,一尊徐悲鸿的石膏像就立在那里,上面刻着他的名言:“人不能有骄傲,但没有骄傲就活不下去。”他的油画、素描、国画等许多优秀作品都陈列在他旁边的玻璃橱窗里,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马,体格健壮,肌肉丰满,栩栩如生,仿佛每匹马都在向我们跑来,气势磅礴。
这次参观博物馆对我来说很有收获,不是吗?
茶博物馆观后感篇5
今天,我去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它在阿城区延川大街南两公里处,是中国唯一一座展示金代历史、金源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跟随导游的步伐,我们来到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主展馆(9个展厅)。首先是序言厅,介绍的是金代全盛时期的疆域以及金代初期在阿城执政的前四位皇帝(完颜阿骨打、完颜吴乞买、完颜哈刺、完颜迪古乃)的历史,四组铜浮雕生动再现了世居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在建国前后的生产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和习俗。第一展厅——女真的'崛起,主要介绍女真族如何发展壮大,建国伐辽灭北宋打南宋,逐鹿中原,问鼎华夏的壮举。第二展厅——金上京的辉煌,主要介绍金初的政治、经济、文化,我知道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礼、兵、户、刑、工部);展品有金人贵族的防身器、存钱罐等。第三展厅——金源文化与金源人物,主要介绍女真人融合汉、契丹、渤海等文化而创造的女真独具特色的文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铜坐龙,它龙头狗身虎爪猪尾,没有鳞片(后来“汉化”到一定程度后龙才有鳞片),铸工细腻、造型生动,已被列为哈尔滨千年庆典的吉祥物;还认识了金人的图腾——海东青,其中以“白玉”品种最为珍贵。第四展厅——女真后裔,主要介绍今天女真人的后裔,特别是完颜姓氏今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尤其突出介绍的是完颜宗翰后代的迁徙、沿袭和今天的成就。第五展厅——金上京与金中都,主要介绍金上京和金中都的必然联系,以及金上京和金中都的传承关系。第六展厅——金源绪余,主要介绍金代以后上京的历史沿袭以及金代以后元明清等朝代的馆藏文物。第七展厅——金源遗风,主要介绍女真人及女真后世满族的一些风俗。第八展厅——金源宝鉴——集中并分类介绍了金代铜镜。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使我了解到女真族人的历史生活与文明创造,近距离接触了金代历史文化。我不禁感慨这一祖国的历史文化宝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啊!
茶博物馆观后感篇6
去安阳参观了殷墟历史博物馆有感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超多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博物馆于2005年3月动工,9.25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建成弥补了殷墟一向以来都没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个博物馆分为5个展厅向我们展示殷商文化:1、大亦商厅2、青铜厅3、玉器厅4、文字厅5、个性展厅—司母戊鼎真品展示!整个博物馆只有两件是复原品,其余都是真品!
这次去安阳,看到了博物馆里的各种出土文物,使我开阔了眼界,历史悠久的古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物去研究,参观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遗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响,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同国家的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二是提醒参观者,这些流失到异国他乡的殷墟文物,仍需国人挂怀这件展品很遗憾的是只看到了底,没看到盖。安阳,驻足殷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看着那些文物,似乎触到了他们的脉搏,听到了他们的呼吸。
真为祖国,有这么璀璨的文化而骄傲,更为有幸亲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们的收获都是超长的频多。当我们置身于殷墟博物馆时,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还有历史尘埃,听到的不只是专业讲解,还有心潮起伏。设计者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历史,感悟艺术,作为游客的我们则听到了来自先人的呼唤,内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袭上心头,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终究是一种绝世的惊艳,此刻,我们感觉同三千年前那个谜一样的时代贴得很近,很近,这便是殷墟博物馆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次旅游,我也跟着你们再一次领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