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雀蝶的读后感5篇
一份优秀的读后感,让人对书籍的内涵和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优秀的读后感可以激发读者对书籍的兴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孔雀蝶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孔雀蝶的读后感篇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整理书柜时,我无意间看到了自己高中时的读书笔记,而这篇《孔雀东南飞》则被自己工工整整的抄在了第一页。至今仍记得自己初读此文时眼泪潸然、泣不成声的样子。
其实故事也很简单,人物也很平常,情节也不像现代小说那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切是那么的平淡,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双情笃伉俪殉情于世的故事。然而我每每读之,总会伤感至极。世界上真的会有如此美好的'爱情吗?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搪塞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的感叹、羡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
俗话说,“动情容易,守情难”,焦仲卿面对母亲让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却以“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缺与母诤言,以示反抗。试问普天之下会有几人与之同耳?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社会中,真正能做到坐怀不乱者能有几人?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兄长无不所言极是。从田间村妇到太守家的贵妇,无异于一步登天。不必“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此等好事焉有不施为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充斥我们视网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这座金山上蹭下绚烂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娇艳女人;或者是打着爱情的旗号,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横刀夺爱、鸠占雀巢的第三者,与刘兰芝的完全不必煞费苦心便可名正言顺的坐享其成,却不去享受,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孔雀蝶的读后感篇2
今天我偶然读到了《昆虫记》这本书,刚读完第一个故事,我立刻被书中各种各样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昆虫深深吸引了,嘴中不由惊叹:“大自然是多么奇妙无穷啊”!
在法布尔的笔下,勤劳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蝈蝈,凶猛的狼蛛……这些昆虫仿佛都活了过来。在你面前嬉戏、捕食,让你身临其境,留恋忘返。
粪金龟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关于他的故事法布尔费了不少心思,当粪金龟搬运它的圆球时,作者用他那丰富的`想象力与出色的观察力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它用后腿抓紧这个圆球,再用前腿行走,倒退着前进,每次他都选择走险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简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他一步一步艰苦的到了相当高的高度。一不小心,努力便成为泡影。此时一个固执勤劳的形象,跃然纸上,我钦佩不已。
我不禁想到,作者能用笔将昆虫们的一举一动记录的如此详细,难道不是依靠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观察吗?看来《昆虫记》不仅教会了我众多的昆虫知识,还有发现昆虫的秘密的诀窍———耐心和观察。当你对昆虫看久了,再回忆起来昆虫的样子,名称、生活习性都已烂熟于心,水到渠成了。
我又想到,昆虫记这本名著,是建立在“有昆虫”这一层面上的,如果人类肆意破坏森林、河流、田地,那么昆虫变成了化石,往昔一切不复存在,那还怎么观察昆虫?《昆虫记》中各式各样的昆虫,包括法布尔在内,他们都不想让这部著作消失吧!
昆虫记用那奇幻的语言带我走进昆虫们的世界,它包含了各式各样生机勃勃的昆虫,让我懂得珍惜自然的可贵;他记述了昆虫复杂多变的生活习性,使我学到了知识、明白耐心观察的重要性。读到它,真是我的幸运。
大孔雀蝶的读后感篇3
这部经典的爱情史诗讲述的是我国汉末建安年间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却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
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
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
?孔雀东南飞》这部剧被称作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流传千古的爱情神话。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而惋惜,一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不满二十岁,正值豆蔻年华,却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焦仲卿不是没有抗争过,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但在那个所谓“孝”字当头的年代,母亲举起“孝”的大棒逼散鸳鸯,贤惠美貌的儿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
悲剧的序幕被慢慢拉开……“揽裙脱丝履,举身赴青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无奈而无悔的选择。
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诱惑,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
大孔雀蝶的读后感篇4
今天再次读到高中学过的一篇《孔雀东南飞》给我最大的感受还是逼迫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
原来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过,这是一篇爱情故事的悲剧是凄惨的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写刘兰芝跟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什么是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掉。刘兰芝跟焦仲卿本来是恩爱的夫妻俩,却因为外界的逼迫不得不使得两个人分开,到最后的双双自杀。
文中写到:“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刘兰芝在被迫嫁于太守的黄昏里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焦仲卿听说刘兰芝投水自杀的事情后,心里知道从此要与刘兰芝永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所以注定结局是悲惨的!
如果焦仲卿和刘兰芝生活在现在,可能不会选择去死。我觉得刘兰芝和焦仲卿之所以选择自杀,除了是殉情,还有就是对生活的绝望吧,刘兰芝觉得自己从小就学习各种女工琴棋书画,嫁到焦仲卿家里不分昼夜辛勤织布,即使这样努力,还是被休弃,回到家又被哥哥逼迫再嫁,她感到了生命的完全不能自主和生活的残酷,而焦仲卿呢,他有这样一个顽固专制的妈妈,他在事业上又不会有大的成就了,家庭生活上有这样强势专制的妈妈,也不会有什么幸福的希望了,所以他向生活投了降。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如果时间重来,这一定也是个悲剧。
大孔雀蝶的读后感篇5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叙事诗,该诗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情深意笃的刘兰英、焦仲卿夫妇为家庭所逼,被迫分离,最终殉情而死的故事。
整篇诗歌,文采飞扬,遣词用句贴切而自然,读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其中许多对偶成为后人传诵引用的名言佳句,如“孔雀东难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草;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从诗中可见,当时男女成婚,均为父母(或兄长)包办,媒人说合。然而,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也有培养出真情实感,两相依依的夫妻,虽然有家庭和外界的压力,但他们的婚姻感情不以贵贱、贫富而转移,即便在家人看来有更好的前途和归属,他们知道,自己的感情只专属与被迫分离的对方。
诗歌中的人物及对话活灵活现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刘兰芝说她自己“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闷”。可见其多才多艺,但她终不能讨婆婆欢心,受尽折磨,以至于她不堪忍受,向丈夫抱怨:既然我不能胜任当你家的媳妇,就让我回娘家去吧。
焦仲卿母亲的决定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开始,及至后来,刘兰英的母亲和兄长逼迫刘兰英再嫁,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自古以来遵循“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结果。父母之命不可违,男女或夫妻之间的感情则可被强行扼杀。故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不少棒打鸳鸯、生离死别的悲惨故事。
希望在我们这个崇尚自由的现代社会莫要再出现类似的悲剧,希望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