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我作文7篇
各位对作文不生疏吧,大家在念书时代肯定都阅读过不少作文,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的我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的我作文篇1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农村一天有很多事要做。那一次是我最快乐的一次。
我的奶奶是一位普通劳动者,是一位农民,妈妈为奶奶买了几亩地,因为爷爷老是嫌买的菜有农药,吃了会减少寿命,所以让奶奶帮忙种菜吃,奶奶的.菜地里有许多菜如:青菜、娃娃菜、菠菜等,可是,娃娃菜生不出来,每年都吃不了,奶奶就干脆不买娃娃菜的种子了。
那一年,是秋天,奶奶的菜成熟了,奶奶一个人摘不过来,不摘又怕忘记,哪天烂了,又不能吃,还不如先一下子摘了,一半做菜用,一半就晒干吃,我一起帮奶奶摘,要很费力,连茎一起出来,田野如此广阔,一个人干,是要被累死的。我一起将珊珊妹叫过来,帮我我们干,我忙着忙着,就分散注意力了,我发现邻居姑婆家里的一朵什么花上,停着一只我从未见过的蓝蝴蝶,它仿佛比原来的蝴蝶大两倍,可是它的身体似乎比别的蝴蝶更轻,它的舞姿似乎比别的蝴蝶更优美,我沉迷了,直到珊珊妹妹叫我:“琳姐姐,这所有的菜都要拔吗?”我点点头,她又说:“琳琳姐姐,请你来帮我拔一下这株青菜,这太牢了,我拔不动了。”我急忙跑了过去,在我们齐心协力下,终于拔出来了,我又开始干了,后来,我满头大汗,衣服都湿了,那天很累,但是姐妹一起干总是轻松点的。蟋蟀开始了歌唱,仿佛在为我们加油呢!后来我们又开始收菜、洗菜,然后,一起吃了一顿饭,今晚的菜格外好吃,可能是因为是自己拔的吧!后来,我躺在床上,感到异常开心与舒服,干了一下午,休息一会儿的确好。
我爱乡下!
农村的我作文篇2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元宵佳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__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传统元宵佳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传统元宵佳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传统元宵佳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范围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传统元宵佳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传统元宵佳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传统元宵佳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农村的我作文篇3
又是一个双休日,爸爸一大早就把我从暖暖的被窝里拉出来:“小懒虫,快起来,咱们去奶奶家。”我极不情愿,心想:奶奶家有什么好去的?到处都是灰灰黑黑、破破烂烂的。在爸爸一再要求下,我也只好从命了。
洗漱完毕,出门登车。
十几分钟后,汽车出城了,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高大的楼房座落在公路两旁,一棵棵梧桐树,在晚秋季节挂着一把把金黄色的扇子,秋风吹过,小树叶不停摇摆,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在宽阔笔直的柏油路旁,是无际的田野,稻子已成熟,秋风吹过,一起一伏,稻田掀起金色的波浪。
好一派丰收景象!
进了村庄,不时有摩托车、小汽车从身边疾驰而过,各家各户门前都有一块整齐的菜园,里面的蔬菜长得可好啦:绿绿的是莴苣、红红的是辣椒、紫色的是茄子,黄黄的是南瓜。咦!蜘蛛也在菜园上方结了密密的“网”?爸爸告诉我,那是有线电视网,有的家里还装上了电脑呢!不一会,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每家门前都有一个水泥池,爸爸告诉我,那是沼气池,枯枝败叶、废渣废料在里面发酵后,就产生新型能源——沼气,又实用又环保。哦,我明白了,怪不得农村到处都这么干净呢!
奶奶家到了,爸爸提出买好的鱼肉,早已等候在家门口的奶奶告诉他:你昨天打电话说要回来,我什么都准备好了,今后你多回来看看就行了,我这里什么都不缺。
农村真美!我还要和爸爸一起回来。
农村的我作文篇4
我的外婆家在农村,外婆的家门口有一个呈长方形的鱼塘,鱼塘里放养了许多五花八门的鱼,生性自由的鱼儿每天在池塘游来游去.
鱼塘四周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一垄垄绿油油青菜,有一个个细细长长的萝卜……而在菜地旁种着几棵桂花树与石榴树,每当到了秋天,桂花枝满头,便会闻到一股香味,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此时石榴树也结出了可口香甜的果子,吃一口让人叫好.鱼塘从远处望去一片生机勃勃,所有的瓜果蔬菜仿佛都在向我招手。
暑假里,我常常去鱼塘边钓鱼,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钓鱼一开始, 我的心情激动万分,迫不及待地想钓一条大鱼.首先, 我拿起钓鱼竿,穿上鱼饵,往鱼塘里用力一甩, 水面上出现了阵阵波纹,我目不转睛的盯着钓鱼竿,不一会儿, 钓竿动了动,我猛拉下钓竿,一大鱼展现在我眼前,此时此刻,我高兴极了;接着又是一次我成功的钓着了一条大鱼,心里的“波浪”时时不能平静;第三次因为我太急,所以……你猜怎么了?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鱼倒是没钓着,但是我竟被鱼拉进了水中,幸亏舅舅及时发现,把吓得半死的我从水中捞了上来,我才喘了口气.
虽然我被鱼拉进了水中,呛了好几口水,但是我举得在农村钓鱼是一件很开心、有趣的事.通过这次经过,我对钓鱼又增添了几分喜欢.此时,我不由的向往起农村的生活,盼望着暑假的到来.
农村的我作文篇5
这几年,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这让我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亲眼见证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的心情无比爽快。脚下踏着平坦的柏油马路。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公路早就不见了踪影。路两旁的绿化带像两条长长的绸带,延伸到远方。松树像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的战士,花丛像婀娜的少女。比起以前路两旁的残肢败柳,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我上学的这条路两旁,还有很多做小生意的人们。他们以前都是只靠种地赚钱的,现在也经营起了农副产品。你看他们每个人都笑得多开心啊!人们赚的钱多了,生活富裕了,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你瞧,路两旁有开饭店的,有卖家用电器的,甚至还有了电子科技产品的经营商。他们生意兴隆,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需求。大家再也不用麻麻烦烦地跑到城里去买了。
人们的家里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是饭桌上的变化。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人们的观念也早已从很久之前的“吃饱饭”转变成了现在的“吃好饭”。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营养和科学的膳食。然后是通讯、交通等。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网络也走进了不少人的家庭。人们告别了以前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逐渐走上了小康。
爸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现在这些都有了,是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走向了小康道路。我们由衷的感谢党啊!
爸爸的话让我深有感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给家乡的变化!我爱家乡的新农村!
农村的我作文篇6
早晨起来,我扒在窗台上,向外面望去,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好像所有的东西都披上了银装,白色一眼望不到边。突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想法:堆雪人。
我拿上铲子和老爸一起来到院子里,老爸把雪铲到一起,弄起了一个雪堆,我用手稳重而有力的拍着,想让雪人的身体更加牢固。接着,我滚着一个雪球,想让它大起来,可以当雪人的头,可我怎么弄也弄不大,“这可怎么办那”我正在喃喃自语,老爸来了,它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把那个小雪球放到雪人的身子上说:“你把雪往雪球上面弄,慢慢的雪球就大了,可以当雪人的头。”果然,不一会儿,雪人在头就完成了。然后,我拿来胡萝卜当鼻子,又拿来两颗榛子当眼睛,又拿来小树枝当雪人灿烂的微笑。还拿来两根又粗又长的树枝当手臂。我拿来我的玩具枪,挂到它的身上还有帽子,戴到它的头上。从远处看,它好像是个威严的战士,守护着它的冰地王国。
下雪是快乐的,它让我耐心的堆了一个完整的雪人,这是我在20xx年里第一件有趣的事。
农村的我作文篇7
春节快到了,我们要去爷爷家送年货,一路上欢歌笑语,一会就到了爷爷家。
刚走到爷爷家的的大门口,我们就立刻感觉到了春节的气息,门口贴上了焕然一新的对联,还有两个大大的倒着贴的福字,我问妈妈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妈妈说这是寓意着福到了。还有更新奇的东西,就是上门框上贴了一排用彩纸剪成的东西,这是什么?我们急忙把爷爷叫出来,让爷爷给我们讲一讲,爷爷对我们说:"这叫过门笺,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文,万字纹,水波纹等,还有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吉祥语和图案。是一种吉祥装饰物,寓意着过门笺,过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现在过门笺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申请为国家非物质遗产了。"听完爷爷的话,我感觉对春节又有新的认识了。
晚上我们一起坐在家里包水饺,我看见奶奶拿了几个花生包到水饺里了,我问奶奶怎么还包花生的水饺啊?奶奶说原来都是往水饺里包钱的,但是钱太脏了,就改成花生了,就是看看谁能吃到包花生的水饺,来年一年顺利,也是一种祝福。原来是这个意思啊。包完水饺,炒好了菜,我们要吃饭的时候,奶奶说先不要吃,一起到到门口"照庭",这又是什么啊?只见奶奶抱了一大包艾草,用火点着了,让我们围着转几个圈,一边转一边说"照一照全家旺,照一照蚊虫躲"奥,原来也是一种习俗啊!
在奶奶家真有意思,原来农村过年的习俗这么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