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的读后感7篇
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感悟和思考,读后感是我对书中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的思考和揣摩,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端午粽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端午粽的读后感篇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我去太婆家,刚进门,就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香气,原来是太婆在煮粽子,可香了。中午我们吃的是粽子大餐,顺着香味来到饭桌前,一盘香香的粽子摆在眼前,馋的我直流口水,拿起一个粽子,小心翼翼地拨开粽子皮,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太满足了。
吃完粽子,我们来到电视前,观看一年一度的赛龙舟。为什么要赛龙舟呢?有两种说法,第一是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保佑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第二是纪念屈原。
江面上排满了上百艘各式各样的'龙舟,场面十分壮观。一艘龙舟上有20多名船员,其中包括一名陀手,一名锣手,一名鼓手,其余的是划船队员。他们个个身体健壮,力大无比,他们正在等待一声哨响,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向终点飞快地驶去。
随着锣鼓敲响,队员们一致的动作向后滑动,反反复复,嘴里喊着属于自己队伍的口号,使龙舟快速前进。这时我想哪艘龙舟会获得胜利呢?应该是九号红色的龙舟吧,正当下,就看见相隔几条道的七号龙舟突然急剧的加速冲了上来,队员手上的浆划地非常快,快到脸上的肌肉都在抖动,看着让人激动。随着人们的欢呼声,七号龙舟快速的到达了终点,取得了胜利,队员们在江面上欢呼着,泼水庆祝。
端午节是一个很有趣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我们一家过得很开心,期待下一次的端午节。
端午粽的读后感篇2
端午节在古代是卫生防疫节,也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后来因为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他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赛龙舟,往江河湖海里扔粽子、饭团,祈求鱼虾不要伤害到屈原的尸体。
屈原留给我们的爱国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小朋友的爱国方式就是认真听讲每一节课,环保工人的爱国方式就是打扫干净每一条街道,护士的爱国方式就是照顾好每一位病人。每个人的爱国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其实他们都在做自己小小的一份贡献。
这次“风情万粽过端午”主题活动,是班级家委团组织的,让我们玩得太嗨啦!叶吴优爸爸在黑板上画满了小粽子,可爱极了,有一个小粽子,还说“求抱抱”呢!林宥宸奶奶是贡献最多的`一个人,她做了纯天然烤串给我们吃,只放了一点点盐和味精。还有叔叔阿姨都来帮忙,帮我们包粽子,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手把手教我们包粽子。我们组的小粽子很特别,每一个小粽子上面都画上了一个可爱的笑脸,而且还写上自己的名字呢!叔叔阿姨的这些爱心和帮助都是无私的贡献。
祖国就像一个大大的怀抱,我们要像屈原一样爱国,像叔叔阿姨一样无私奉献,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份爱心和温暖。
端午粽的读后感篇3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节终于到了!每到端午节,大家都会想起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是他怀才不遇,愤忧国难投江的日子。因为他,也流传下来了一些美丽的传说,吃粽子就是为了祭奠这位诗人。
这一天早晨七点,我们早早地起床,穿好衣服准备到宋家沟去赶集。我们坐着一辆公交车,车上挤的人山人海。中处非常堵,大概所有的人心情都跟我一样,急着去赶集。好不容易来到会场,妈妈却被一件衣服给吸引了,我抱住胳膊,眼瞪的大大的。这时,妈妈看到我生气的样子,便说:“好好好,我先带你去游乐场玩。”突然,耳边传出一阵阵游乐园的`声音。这时,我回想起原来玩碰碰车时,开车的情景,便忍不住大笑起来,因为我总是撞来撞去,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我先玩了一会儿跳跳床,玩的时候,我像是一下子飞到了天上,真是太好玩了。
然后我又玩了一下镜子迷宫,我和妹妹进去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忽然我看到妹妹已经超过了我,我便一下子冲了过去,突然,“扑通”一声,我摔了一跤。慢慢的,终于找到了出口。
接着,我们走出了游乐场,来到了卖吃的地方,那里香气扑鼻,有蛋糕,有饼子……
到了八点,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真希望下一个端午节快点到来,我爱端午节。
端午粽的读后感篇4
“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的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
品味着汪曾祺老人的《端午的鸭蛋》享受着阵阵民俗文化的魅力,不由想起最热闹的端午节,心中不由涌起阵阵涟漪。
“端午节,我们那里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有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的丝线打好了络子……”
读着读着,眼前似乎浮现着孩子们挂着鸭蛋络子,额头上用雄黄写着“王”字奔跑着嬉戏着……回忆着自己童年时的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想想当时玩得不亦乐乎啊!
曾今的端午热闹而丰富,如今的呢?
作为现代都市的一员,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过起了“洋”节日。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早已被抛之脑后,扔给历史作记录,取而代之的是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
记得去年的圣诞节,大街上,树上都挂满了彩色的小灯泡,孩子们都兴奋的向圣诞老公公要礼物,所有人看起来都十分的充实和开心。而端午,确实在寂静中度过的。有些人早已忘记了端午节,只有一些老人在吃粽子,在给自己的小孙子孙女系百索子。而其他人已沉醉在城市的喧嚣中不可自拔。
端午寄寓着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寄寓着我们祖先的人们,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今的端午,而今的古文明已经和现代文学产生了冲击,致使人们在慢慢的忘记。可是,这些文化这些民俗忘记吗?
我们的风俗,是历史演进中不断沉淀的宝藏,所以我们在发展进步的同时,拾起那将被丢弃的文明吧!
去年的端午,大家丢失了传承文化的机会,今年我希望可以看见往日的繁华。让民俗,让文明在我们这一代传承、升华吧!
端午粽的读后感篇5
端午节,划龙舟、做香包、吃粽子。家家户户开开心心过端午。
————题记
今天是美好而且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天,今天虽然不是端午节,但是今天欢聚一堂,一起来过端午。
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比如:做香包、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然而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就是做香包和喝雄黄酒。
香包:是一种用来辟邪的物品,里面有许多古老的草药,比如:艾草,驱蚊草,合欢花,茉莉花等。当然香包之中一定都是香香的,所以,一定少不了我们广元市的市花——桂花。
我们来到了德林山上,袁老师让我们坐在凳子上,她按顺序来叫人,我由于太开心所以换了好几次座位却还没有包成,终于轮到我的时候,我一看见这么多的香料想拿,又不能拿太多,我太难选择了。
我将艾草、驱蚊草、桂花等草药一同放进香包里,做好了香包以后,闻了闻,嗯嗯,一股艾草味的浓香迎面而来,我太喜欢自己的制作了。
香包做好之后,我们又回到教室里,老师端来了一杯黄黄的液体,没错,那就是雄黄酒。老师将雄黄酒端在手上“挨家挨户的敲门”给我们头上写字。有写“王”的、有写“龙”的、有写“帅”的`,有写“美”的。
我既喜欢去年的包粽子。也喜欢今年的做香包,更期待每个端午都与众不同!
端午粽的读后感篇6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他的家乡高邮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端午的鸭蛋》等许多作品中,汪曾祺以满腔的热忱,向人们介绍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出他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读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能够感觉到,在作者小的时候,过端午节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在手腕上系百索子,做香角子挂在帐钩上,贴五毒和符子,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王字,放黄烟子熏五毒,用黄烟子写草书的“一笔虎”,午饭吃“十二红”的菜,特别是从煮熟的鸭蛋中挑出淡青色的挂“鸭蛋络子”,什么时候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掉,再用洗净的鸭蛋壳,在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里面玩。可惜我没有过过这样好玩的端午节。我们过端午节时好像和平时星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要吃粽子,街上有一些卖东西的,好像也是百索子、香包之类的,但是爸爸妈妈从来也没有给我买过。
从《端午的鸭蛋》里,我还知道了高邮有名的特产——咸鸭蛋,还有成批输出的双黄蛋。作者介绍说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都冒出来了”。奶奶经常从老家带咸鸭蛋过来,蛋黄都是淡黄色的,但是我不喜欢吃。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介绍,我倒是觉得高邮咸鸭蛋一定非常好吃。什么时候我一定让爸爸妈妈带我到高邮去,顺便好好品尝一下高邮的咸鸭蛋。
端午粽的读后感篇7
在作者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添了许多明亮的色彩。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悉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
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彤彤的鸭蛋黄,这种感觉已逐渐忘却了,不知何时才能再吃上家乡的咸鸭蛋,我又不禁后悔为何没有早点发现这生活中的精彩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隐约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了苋菜、虾、咸鸭蛋外,好像还有菱角、红糖粽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原来童年进的我,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正在怀念这平日的时光呢?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想勉怀生活中精彩,却因记忆模糊而感到一阵失落呢?
珍惜现在身边的精彩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