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5篇

时间:2023-05-07 17:01:20 分类:作文大全

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保持清晰的思路才行,作文是一种用文字表达主题的记叙文体,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5篇

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陕西,那里是一马平川的黄土高坡,也是辉煌先秦的发源地。在这个古朴亲切的地方,如果你听到平地一声高亢冲破天际的唱腔,那便是有人在唱信天游,如果有锣鼓铜钹喧天,那便是社火来了。

社火是一种大型的民间文化活动,是家乡人庆祝春节的活动之一,更是一种传承已久的家乡风俗。若说春节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那么社火更是给春节增添了一抹浓重的古韵和红火。社火一般在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举行。每当初一过后,各地便陆续有社火登场。一大早,当大街小巷响起锣鼓铜钹声时,人们就知道社火来了,都纷纷从家里跑出来向声音汇集过去。

在一块大的空地上,只见踩高跷的演员们第一个上场,他们脸上画着各种不同的脸谱,和京剧的脸谱十分相似,身着华丽的戏服,手拿棍剑刀叉等道具,踏着戏文的诵唱节奏,围着场地走圈。他们脚踩两米高的木棍(也叫高跷),如履平地,真是让人佩服啊!如果你仔细聆听戏文,就会发现戏文和他们的服装道具是相配的。

第二个登场的便是旱船,它的上面像轿子,轿顶和四角都被各种美丽的花和鲜艳的饰品所装扮,轿的正面是一扇窗;旱船的下面像船,只不过“船身”由绸布围成,人站在里面,双手拿着船沿,走动间,船下绸布飘飘而起。一般船里面的人是小姑娘,外面划船的人是小伙子,他拿着船桨迈着轻盈的步伐,像鱼儿一样游走,后面的小船跟着小伙子的步伐忽左忽右,柔美而灵活。

社火的节目还有扭秧歌、舞狮和舞龙等。越大型的社火有越多节目,小型的社火则不一定会有舞狮和舞龙。

社火如此热闹、红火,那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社火起源于古代人民对古老土地和火的崇拜,中国诗人陆游的“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的正是社火。每当严冬将近,冰雪将融之际,先民们就宰猪杀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和祖先,此时,终年劳作的先民们终于有了歇息的机会,他们欣喜若狂,打扮自己,在脸上涂上朱砂,把鸟羽缚在头上,狂蹦乱跳,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社火。他们祈福消灾,去恶辟邪,“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风俗通义》),社火这一活动便这样千秋万代地流传了下来。

社火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表达了收获与欣喜的丰富感情,它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武术、戏剧于一体,在锣鼓喧天间、在举手投足间、在妙曼舞动间……。带着人们走进古朴、欢畅、韵味十足的文化氛围,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人们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人们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人们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人们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人们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一样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一样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异常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一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一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构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齐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貌,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齐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一年中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春节、七夕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做香包等活动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都会自己包粽子来吃。去年端午节的时候,我看到妈妈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觉得很新奇,于是便向妈妈要求,教我怎么包粽子。

我和妈妈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叶用清水洗干净,再准备好做馅料需要用到的红枣、花生和糯米。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叶,在妈妈的指导下,把箬叶围起来,做成一个小口袋一样的形状。紧接着,我用勺子从旁边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叶里,又在糯米上放上几颗红枣和花生。而后,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压紧,并学着妈妈的样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个棱角。包粽子真的是个技术活,在包的过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棱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却像个“大肚子将军”,整个身子都是圆乎乎的,没有棱角。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诀窍,包出的粽子一个比一个成功。

包好后就开始上锅蒸了,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当我闻到从锅中飘来的阵阵香气,总想揭开锅盖看看熟了没有。终于可以开始品尝了,我拿起一个粽子,剥去粽叶,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觉得好吃极了。

去年的端午节,我跟妈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快乐极了。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节还能和去年一样,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端午节。

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每当听到这首《端午》,自然想到香飘万里的人间美味——粽子。

粽子,一个神奇的美食;一个独特的美食;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美食。

以竹叶或河塘嫩芦为皮,糯米为馅,植物为味,蒸熟后脱去那墨绿的外衣,露出白玉般肌肤的“棕子小姐”,远远就能闻见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灭亡,投江自尽。百姓为了江中鱼虾不食屈原尸首,向江中投放食物,引开鱼虾,后来就有了粽子的出现。

粽子不仅有白玉糯米粽,还有红枣白玉粽。在粽子里加入红枣,叫枣粽,谐音"早中",喻意学子金榜题名。这色味俱佳的粽子,寓意无穷,隐藏着人们的勤劳与智慧!我爱这个神奇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不仅在粽子,还隐藏在植物中。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门头都要挂艾叶。据说端午这一天,百草皆是药,艾叶更是可以去百毒,治百病,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小孩洗药浴,便可以“百毒不侵”。

洗药浴,那清新的草药香伴随着深褐色的水面,本以为会十分舒适,所以就“一蹦三尺高”地跳进去。但下去才发现这汤的味儿可真大,简直“销魂”,原来“欲要练就金刚身,必经皮内苦”。这复杂的滋味,让端午的味道别具一格,我爱这个独特的味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端午就是一个以味道为载体,寄托人们对家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家国的爱。粽子包的是乾坤与大地,包的是中华民族魂,还有永不褪色的习俗。

《云阳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