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8篇
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应变,以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学生的实际反馈和问题,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教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盘操作材料:内有磁铁、铁丝图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
2、每人一个纸杯,内装回形针两个。
3、画有磁铁的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让幼儿发现磁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小朋友,请你看一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一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师: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它的名字叫磁铁。
(2)让幼儿操作盘内的材料,探索哪些东西是磁铁的好朋友,幼儿尝试分类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盘子里,教师个别指导。
3、小结磁铁有哪些好朋友,教师做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好朋友都是铁做的,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4、讲述故事《小磁铁去旅行》,初步了解磁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5、游戏:纸杯里取回形针。引导幼儿运用磁铁解决问题。规则:不能将磁铁从杯口伸入,也不能用手拿。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篇2
设计意图: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介绍,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知道动物之最。
2.情感态度目标:让幼儿感受到观察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3.操作技能目标:动物形象的模仿教学难点:哪种动物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
哪种动物是最......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2、教学准备:ppt,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2、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世界上最聪明的是黑猩猩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鲸
3、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活动延伸:
动物本领设想,"如果我有……";把构想画下来详细的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给幼儿讲一个有关动物王国的故事,引起幼儿对比较动物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何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谁更长》。动物王国里住着很多小动物,长颈鹿和猴子是邻居,长颈鹿的脖子很长,他能用自己的长脖子帮助大家做很多好事,大家都称赞他有本事。猴子听后就不服了,它要跟长颈鹿进行比赛,它觉得它可以爬的很高,所以它比长颈鹿要高。猴子叔叔是裁判,他让长颈鹿和猴子站在院子外,谁能够吃到院子里面树上的树叶,谁就胜出。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谁赢了?长颈鹿高呢还是小猴子高呀?
二、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1.我所了解的动物教师:接下来何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除了我们的长颈鹿和小猴子,大家还认识什么动物?
学生:......教师:今天呢,何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接着展示ppt),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小动物有什么特点2.奇妙的动物之最教师:询问,什么动物和什么动物相比,谁更……世界上最……的动物是......
三、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我要跟你比比高呀,教师:(比如)长颈鹿有什么本领呀学生:脖子长教师:什么有什么本领(举三个例子,让孩子体会动物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我们知道了很多动物的本领,下面呢,何老师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大家听清楚,如果小朋友不乖的话,何老师就不请他玩。好,小朋友呢,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来扮演,老师请两位小朋友出来,老师一开始,你们就开始比本领,看谁夺得冠军。我跟一个小朋友来给你们做示范。(叫一个小孩子出来,问他扮演什么,自己再选择一个动物,来跟他比较)。在小朋友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要怎么样:
学生:保持安静教师:请什么什么小朋友上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扮演的动物,等何老师一喊开始,你们才开始哈。
学生:……
教师:什么什么动物是怎样的,它的鼻子,它的身高等等(提醒小朋友注意模拟)四、拓展延伸这节课呢,我们就了解了很多小动物的本领,知道哪种动物最什么,下课之后呢,小朋友想想,如果自己是什么小动物,自己会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如果自己是小兔子,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然后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画到画纸上好不好。
活动反思: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师:你吃过哪些野菜?
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教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活动反思:
今天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挖野菜”,是让孩子们认识野菜,从野菜的外行特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挖。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曲子。
2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大声小声》
⒈介绍游戏,示范玩法。
前提:由游戏入手,展开活动《蝴蝶花》
师: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有什么呢?
幼:炸弹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跟你们玩个音乐游戏,老师唱大声,你们就要唱小声。
老师唱小声的时候,你们就要唱大声。(示范)
⒉集体游戏
二学唱歌曲(第一段)
⒈欣赏歌曲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认真听老师唱这首曲子(第二段),想想这首曲子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幼:夏天
⒉熟悉歌曲
师:那歌曲中都有些什么呢?
幼:鲜花、蝴蝶……
师:请小朋友在听老师唱第二遍,听听歌词中都讲了些什么啊?
幼:(进一步明确)(边告诉幼儿歌词,边把图画在黑板)
⒊完整跟唱
师:看着黑板跟着老师把这首歌曲唱一遍(伴奏)
三创编歌曲(第二段)
师:小朋友我们刚才唱的是夏天的歌曲,那现在是夏天吗?
幼:不是,是春天。
⒈请幼儿说说春天有些什么?
师:那春天里都有些什么呢?
幼:桃树…….
⒉分组创编
师:有哪个小朋友要上来告诉大家自己编的曲子呢?。(请两位)
幼:春天,春天…….
⒊集体创编
四完整演唱
⒈出示图谱,解释歌词
师:老师也编的首春天的歌曲,请小朋友看着图谱先听老师唱一遍。
⒉完整演唱
师:请小朋友先跟老师念一遍,我们在一起唱一遍(清唱)现在我随着钢琴,一起学唱这首曲子。
五完整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动作
师:小朋友这首歌是快乐的还是忧愁的.?
幼:快乐的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有乐呵呵。
师:那我们该如何给曲子取个名字呢?
幼:叫乐呵呵。
师:现在请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边唱边想想要比什么动作?
(随着音乐,让幼儿自由编动作,最后结束)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气象记录。
3、有探究气象变化的兴趣个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注意近期的天气,能经常听天气预报。
2、纸、笔、幼儿画册第三册p333、天气预报的录像。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近期天气变化情况告诉大家。
2、观看一周天气预报录像。了解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看或听天气预报?
3、学看温度计。
提出问题:人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天不同的气温的?
提供气温表,教幼儿测量活动室内外地气温。
教师根据幼儿报的气温用图示或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
4、学习记气象记录。
幼儿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听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学习用图表的形式将观看一周天气预报记录下来。
附:图表
活动反思:
?做气象记录》他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观察天气和温度计来做气象记录。想要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个温度计来进行操作好象不能实现,于是我就将这篇教案来个大整容。
教案涉及到“北京、南京、上海、杭州”这四个地方,小朋友人不认识这四处地名啊?”“当时候我来给孩子丰富一下,花点时间让孩子认识一下这四个地名就可以了吧!大班了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是可以的。”我放心地说道让她不用担心这个。想来想去总认为有点简单,上的时候不要一会儿就上完了,于是我又选择了几个气象标志,如果真的一会儿就上好,可以让小朋友认识一些其他的气象标志来充实一下课堂的内容。
星期五上午展开了实际行动。活动一开始,ppt天气预报录像的导入,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内容看来还是感兴趣的。当我问到:“为什么要听天气预报呢?”孩子们各抒己见,争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的环节应验了一句话,“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觉得这堂课的最大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记录的天气地方太多了。因为小朋友们有的还是不认识这四处地名,他们不知道城市与表格的对号入座。虽然我在记录前先示范一下记录北京的天气,其他三个城市让小朋友们记录,但是有的小朋友还是没有对起来。我觉得如果每个地名上分别标上1、2、3、4,那效果一定会比现在好的多,或是以图片展示,让幼儿看图片记录会更好。
另外,幼儿的注意没有成人注意的长,他们听了天气就不会去听温度,听了温度就忘了天气。所以在记录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没听到天气,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没有听到温度,非常乱。这也关系到视频展示时的时间太快,孩子一下子不能全都记住。因为小朋友记录这一环节超时所以导致下一个环节不能按计划进行,最终还是无法把“山羊老师”请出来。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篇7
活动由来: 在我园的区域体育活动中有一个民间体育游戏区,孩子们通过区域体育活动接触了许多民间体育游戏,他们对这些简单的民间游戏非常喜爱。能不能把舞龙这种民间体育游戏介绍给孩子们呢?结合我园"十一五"课题--自制体育教玩具在活动中的运用,我就想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龙灯供幼儿游戏。当我把这个玩具呈现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在游戏中,我发现他们虽然喜爱这个玩具,但玩的时候缺乏方法,团队合作的意识比较弱。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节体育课,丰富幼儿舞龙的经验,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队形和动作,并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学习模仿舞龙中的几种基本动作。
2.发展幼儿的上肢力量和协调平衡能力。
3.让幼儿通过舞龙学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
4.体验合作舞龙的乐趣,激发对民间舞龙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北操场场地。
2.舞龙用道具、龙珠。
3.设置障碍所需要的矿泉水瓶,两根长绳空中牵铃铛,啤酒桶4个。
4.地面上画出一个大大的螺旋形。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进行热身运动。
小朋友在场外站成4队,手持龙灯。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舞龙,现在有请我们小小舞龙队听着鼓点,看着龙珠一起进场吧。(小朋友们齐声说"好")
2.自由探索"舞龙"。
(1)分组练习,请幼儿复习已有的舞龙经验。
师:为了让舞龙的节目更精彩,我们还要加油练习哟!现在请你们分组把已经学会的舞龙的玩法练习一下吧!(请小朋友们分散练习,老师进行小组、个别指导和提醒)
(2)让每队幼儿在大家面前进行展示。
师:现在要请你们每一队来为大家表演一下,看看你们练习得怎么样。
3.通过设置障碍,让幼儿的动作更规范,合作更紧密。
师:刚才小朋友们舞龙都很棒,舞龙的动作也很丰富。但是为了让我们表演舞龙的时候更精彩,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活动材料,帮助你们把动作做得更规范。你们看,这是游龙戏水,我们绕过障碍模仿龙在大海里左右游动;这是飞龙奏乐,你们一定要高举龙身,让小铃铛发出好听的声音;接着的是潜龙探海,你们要让龙身探到海底;最后是盘龙望月,你们一定要开动脑筋走进迷宫,还要能够顺利地走出来,这样你们盘龙的动作会更好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幼儿按游龙戏水、飞龙奏乐、潜龙探海、盘龙望月的游戏尝试探索。
4.双龙戏珠,进行竞赛。
师:老师还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把你们变成两条大龙。
(1)介绍竞赛规则。
师:现在我们进行双龙夺珠的比赛。比赛的时候,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注意安全。谁最先抢到龙珠,谁就是胜利者。
(2)为幼儿进行总结,分析没有胜利的原因。
(3)再次进行比赛。
5.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简直太棒啦,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欢呼声送给我们自己吧!现在让我们变成一条巨龙,把所有精彩的动作穿起来,听音乐,看龙珠,舞起来吧!
(放《金蛇狂舞》的音乐,请小朋友跟随龙珠把前面所有的动作穿起来表演一次。最后一段音乐时,退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热身--自主尝试一一交流经验--有意练习--放松活动等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舞龙的练习。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在愉快的状态中,既有独立思考,也有与同伴互助合作的喜悦。在平时.小朋友们舞龙的随意性比较大,动作不太规范,所以我们设置了一些障碍来帮助幼儿把动作做得更到位一些,达到体育活动的目的,比如牵在空中的铃铛,让幼儿把上肢尽量举直,啤酒桶与竹竿,让幼儿弯下腰来,地上所画的螺旋形,帮助幼儿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学习螺旋走等。我们尽量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反复的动作练习中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同时,通过设置障碍来提高游戏难度,对幼儿形成挑战,让幼儿在挑战难度的过程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完整的钟面,嘀嗒声,秒针走一分钟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碗、筷子;珠子、线;小组记录表、笔等。
3、定时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唤醒已有经验。
1、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交流的方式与幼儿说说以下话题:
(1)你在哪里看见过钟?
(2)钟面上有什么?
(3)钟有什么作用呢?
(4)除了钟,还有哪些生活用品也能告诉我们时间?
2、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进行表达。
3、教师用幻灯展示钟面,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引导语:我们在家里、教室里等许多地方都能看见钟。钟面上有数字1-12,它们有规律地排列着。钟面上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它们指向什么数字,就表示现在是什么时间。手表和钟的功能是一样的,我们统称为钟表。有了钟表,我们才能知道准确的时间。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数数听听,感知一秒钟有多长。
1、提问:秒针走一格就表示一秒钟,你们觉得一秒钟是长还是短?
2、鼓励幼儿用声势自由地表达。
3、播放一秒钟的"嘀嗒"声,引导幼儿感知和进一步表达。
4、小结:一秒钟是很短暂的,"嘀嗒"一声就过去了。
三、比比做做,感知一分钟有多长。
1、比较一分钟和一秒钟。
(1)交流:一分钟时间长?还是一秒钟时间长?一分钟里有多少个一秒钟?
(2)教师用幻灯演示秒针从数字12开始走一圈,同时引导幼儿数数,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提问:你觉得一分钟时间大概能做些什么事?
3、分组操作
(1)介绍材料和活动规则。
引导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花生,珠子,小组记录表和笔等操作材料,大家可以随便选择,或是用筷子把花生夹到另一个碗里,或是把珠子串进线里,给大家的操作时间是一分钟,一分钟到了就要停下来,再把刚才的操作结果记录到小组记录表里。
(2)幼儿分组操作(播放计时器定时一分钟的课件,幼儿可边操作边看时间)
(3)交流操作结果
引导语:请各组的小朋友都来报报你们一分钟的操作成果是多少,先请第一组,再请第二组,第三组……
(4)讨论:一分钟时间是长还是短?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的时间,有的小朋友做的多,有的小朋友却做的少呢?
(5)小结:因为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难有的简单,所以结果就会不一样。而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动作有的快有的慢,它们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只有抓紧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6)再次操作,加快速度。
引导语: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做同样的事情,请你们加快速度,看看这次在一分钟时间里的操作能不能比上次有进步。
(7)分享第二次操作成果并小结:很多小朋友第二次的操作结果比第一次好的多,这说明只要我们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提升总结,学会珍惜时间。
1.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引导语: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平时的一分一秒呢?
2.小结:一秒钟、一分钟虽然都很短。但是时间就是由一秒一秒钟,一分一分钟组成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钟。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目标定位和教玩具材料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教师能仔细、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戏情节,并以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从发现问题、猜想到动静结合的验证、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思维从具体形像自然向抽象过度,逐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步步感受了时间与动作节奏的关系,玩得十分开心。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活动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氛围,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