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心得8篇

时间:2024-05-27 10:53:12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自己的领导潜力和能力,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和见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方向,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八佰》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八佰》心得8篇

《八佰》心得篇1

今年八月份,国产军事电影《八佰》正在点映,我有幸在正式上映前一睹为快。“在苏州河的南岸,喝着咖啡就能看见北岸在打仗杀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事。”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88师524团坚守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仅一河之隔。谢晋元团长奉命率军在四行仓库阻击敌人,掩护大军撤离。当进入了四行仓库就意味着变成了孤军,他们连接击退敌人多日,做出了顽强抵抗,守护着__最后唯一属于中国军队的国土。。仓库中仅有420人,但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声称800人。

很快,他们受到租界的民众支持,并举行了升旗仪式,虽然招来了日军的空袭,却让战士们的信念更加坚定,让人们抗日的信念更加坚定。最后得到特派员的撤退命令时,谢晋元团长才知道,这不过是蒋介石给英美等国逢场作戏罢了,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冒着日军的强大火力,最终撤退至英法租界。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的豪情壮志;看见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看见了那些冷漠的人被打动,自发地捐献物资;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冷血与无情。这部电影让我体会到祖先们前赴后继以生命,伤痛和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和平是多么的可贵,因为战争夺走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个国家的繁华。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惨痛教训,是心中无法抹去的阴影。战争让生命脆弱而渺小,让和平显得更加可贵。我们这一代人接触不到狼烟,战火的纷扰与威胁,但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战争正无时无刻地摧残着一切。我们现在的安逸和平是无数个像八佰壮士一样的革命战士以生命为代价为我们换来的,如今我们心念犹存,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不可亦不曾磨灭。5000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就再站起来,继续向前行,民族的意志永远与我们同在。

《八佰》心得篇2

为庆祝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丰富活跃机关文化,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学习革命先辈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尖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__月__日,__乡组织全乡干部职工到尖扎县电影院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八佰》。

?八佰》展演了1937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淞泸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在上海四行仓库,八百战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期间发生的故事。影片最初展现的画面是在下着倾盆大雨的一片废墟中,战士们躲避日本军队追捕的画面,随着一声枪响,电影正式拉开帷幕。中间一条苏州河,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像一边天堂,一边地狱。这个画面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所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在影片中除了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还有租界民众由最开始的看戏状态到奋起反抗、踊跃捐赠;赌场大姐无所问津到最后为战士们提供了最后的精神食粮———民国国旗;从租界逃出来想加入战斗的学生;老算盘最开始的无所作为、只想逃命到转身加入反抗等镜头,都让人印象深刻。

观影结束后干部职工们纷纷表示,《八佰》这部电影的内容很震撼,剧中那些捐躯赴国难的同志有着视死忽如归的崇高精神。观影干部深刻了解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

《八佰》心得篇3

还记得一个月前,妈妈想带我去看电影,她提议去看八佰。可爸爸却反对,说它:“它有‘鼓吹国民党’的‘嫌疑’”。一部抗战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名”?老师一再推荐,我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

事情发生在一九三七年的四行仓库。对于这个名字,我既熟悉又陌生。它的名字出现在历史书中,而我又对它剩下的一切一无所知。

这部影片,让我最感到震撼的是不同人对战争的不同反应。有些人被直接拉去战争,有些人本来就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员,有些人是自愿奔赴战场,还有的在租界,一河之隔却好像与战争无关。

这部电影里,想要逃跑的人得到的镜头并不比那些慷慨赴死的人少。每每看到老算盘挣扎着要逃跑去娶老婆的时候,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既心酸有愤怒的情感。淞沪会战终究会失败,四行仓库最终会被炮轰成一座废墟。面对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我又哪敢保证自己不会有逃跑的心呢?我会为了它而付出生命吗?

当八百壮士或者主动、或者被迫舍生赴死、保全国之尊严的时候,河的另一旁,围观看戏的人们也因为他们而改变了态度,纷纷捐款捐物给仓库。他们用生命唤醒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我需要跟爸爸进行一场对话。

《八佰》心得篇4

有过《芳华》珠玉在前,原本大家对这部《只有芸知道》都只敢抱一个保守期待的态度,结果12月中旬点映之后,影片的口碑又是不俗。

黄轩一如既往的稳,徐帆的特别出演贡献了笑点和泪点,脱离开林丁丁的杨采钰柔中带美演技也好惊喜。

许多人都说,如果《只有芸知道》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双鱼的冯小刚的话,那影片女主角罗芸,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硬核的杨采钰。

?只有芸知道》是根据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影片用文艺又温情的手法,讲了一个平淡又永恒的爱情故事。

而杨采钰在片中润物细无声的表演处理,轻轻柔柔的引人入戏,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足以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一次这位冯女郎。

据说片子把冯小刚自己都看哭了,有人觉得没想到杨采钰在银幕那么美演技也远超预期,也有人觉得这种有质感的表演,恰恰才是符合杨采钰气质的路线。

其实哪怕抛开冯女郎这个头衔,杨采钰的实力也非常能打,从小到大都很优秀。

杨采钰出生于1992年,最早触电荧屏是因为20xx年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动画《哪吒传奇》。

彼时年仅11岁的杨采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哪吒传奇》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的演唱者。

对,就是那首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小哪吒,就是杨采钰演唱的。

之后杨采钰去了美国读书,20xx年又同时被美国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五所大学的传媒专业录取,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没错了。

但因为热爱表演,杨采钰放弃了海外高校,选择了回国报考北电表演系,一次考上、顺利录取,还凭着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艺术功底,成为了表演系的大一课代表。

所以纵观杨采钰的成长史,她一直都算是三好学生,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过优秀的成绩。

在《只有芸知道》里,故事背景发生在新西兰,所以杨采钰的英语实力派上了用场。

影片前半段,男女主刚到国外生活没多久,口语很笨拙,后半段男女主已经在国外生活很多年了,英语慢慢变得流程。

这期间杨采钰切换起来就非常自如,并且用我们最初学英语用汉语拼音的方式塑造出中式口语,看到这里学英语还没离开拼音拐杖的同学会不会觉得有点惭愧。

据黄轩透露,他常在片场向杨采钰请教口语。

采访里两人还开玩笑地说道,拍《芳华》的时候,黄轩是前辈,杨采钰对他非常客气和小心翼翼。

结果到了拍《只有芸知道》的时候,换成黄轩要向杨采钰请教英语了,两人有点导师身份互换的意思,关系慢慢更熟络起来。

真正惊艳到我的,还是影片中饰演梅琳达的外籍演员在露面采访时,杨采钰现场被抓来当现场翻译,在这个很多明星念句口语都值得好好吹一吹的时代,这样的英语水平真的值得点赞。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杨采钰作女主角,恐怕不止是老熟人和英语好这些理由。

12月16日,冯小刚在转发给与杨彩钰高度评价的影评中提及一个关键词:酒窝

而再看杨采钰的长相,正是两个甜甜的梨涡。

杨采钰的长相其实算是成熟的那一种,成熟风的脸上梨涡增添了甜美,反而于距离感之中更添一份亲和力。

所以她在大荧幕中总给人一种舒服,同时又很有质感的感觉。

?大江大河2》选女主时,关于女主梁思申的讨论层出不穷,杨采钰也成为了网友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之一,因为《芳华》中的出色表现,同时又有极具韵味的东方美长相,再加上相同的留学背景,非常适合片中女主梁思申的人设,获得了很多人的肯定。

大家知道《大江大河2》女主的位置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此剧不仅是献礼剧,还有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作保,质量非常能打。

第一部就在豆瓣拿下了8.8的高分,成为分最高的献礼剧之一:

片中女主梁思申是宋运辉的学生,之后出国留学,成长为一个海归精英,同时也成为了宋运辉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灵魂伴侣。

梁思申这个角色,既要有知识女性的精英范儿,又要有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过的东方痕迹,这时候英语好、具有东方美长相的杨采钰就很占优势了。

而且正午阳光的剧一向很硬核,《琅琊榜》、《都挺好》、《知否》等这几年的国剧标杆都来自于它。

此前出品方为了专注创作还直接取消了艺人经纪部,因为他们拒绝潜规则、奶自家人、走后门等操作,选演员一切只为了角色服务。

所以才造成了国内很多演员都对正午阳光的角色趋之若鹜,但最后却没有几个能被选上的现象。

梁思申这个角色官宣之前,关于正午钦定演员争论不休,金晨,钟楚曦、赵露思、何泓姗等多位知名小花,都参与过这个角色的竞争。

毕竟《大江大河2》不仅ip硬、实力硬,第二部的播放平台也非常可观,还能和王凯这样的优质演员对戏,是女演员们都渴望得到的机会。

而杨采钰则凭借形象气质的贴合和不落下风的演技,最终赢得了《大江大河2》的女主角色。

所以不难理解冯小刚会二度选择杨采钰担任女主,天时地利人和统统到位,看过电影,也觉得没有比她更适合罗芸的女演员。比如在表演人物青年时期的天真与俏皮时,一个微微笑容,少女的羞涩和亲和马上就有了。

?只有芸知道》中角色的年龄跨度大,对演员的体态、眼神、语气的变化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些杨采钰也拿捏得非常细致到位。

比如早期新婚燕尔时,杨采钰和黄轩在树下打闹:

杨采钰的体态就显得轻松活泼又自然。

到了中后期,生活平淡下来了,有了琐碎的烦恼,和难以消解的无聊与寂寞时,杨采钰的眼神又变得沉静了:

一个几近于静态的画面,是最考验演员表现力的时候。

当然除了这些静水流深般的表演,片中也有一些渲染力极强、情绪比较浓的时刻,比如新婚之夜。

此时的罗芸,同时怀揣着希望与苦楚,听男主说着那些仿佛一辈子也不会属于自己的情话时,杨采钰先哭后笑,那种带着忧伤由泣转笑的瞬间让人极为惊艳:

她克制而自然的演绎,给后面的剧情做了铺垫,即便是和冯小刚妻子徐帆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杨采钰的表现也不落下风。

后半段老夫老妻时,杨采钰和黄轩的肢体动作、眼神方面的切换都非常自然:

随便截取一个时刻,我们都能从人物身上感受到时光流逝的痕迹。

我们常说表演就是相互成就,黄轩和杨采钰在《只有芸知道》中的表演,就像是高手在打乒乓球,一来一回,相互接得住,节奏感非常好。

如果说《芳华》只是让我们认识到杨采钰这个人,为她贴上冯女郎这个标签的话;那《只有芸知道》就是让我们确认了,冯小刚确实没有看错人。

不可小觑,杨采钰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好演员。

《八佰》心得篇5

今天,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迎来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缅怀英烈的脚步我们却从未停歇。今天,我们以最高的国家礼遇,去缅怀那些为了争取国家独立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只为了告诉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有国才有家,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因为昨天的苦,我们方知今天的甜。时光回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随后沦陷,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更是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巨大的民族灾难接连不断,南京大屠杀、生化实验、“三光政策”……多少无辜的中华儿女在惨绝人寰的摧残中饱受煎熬。但伟大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从黄浦江边的硝烟四起,到吴淞口的血色弥漫,再到平型关重挫日军……经过14年的抗战,在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的惨痛代价,终于迎来了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国度,不再为了生死存亡而疲于奔命,是因为有了伟大的祖国,有了强大的人民军队。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挑起仇恨,而是要通过不断重温这段历史,让历史的钟声时刻去敲响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多做和平的传播者、维护者、践行者。

因为今天的甜,我们方知明天的美。也许有人会讲,那段历史离我们有好长好长的距离,今天的我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还怀念那段历史干嘛。正所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前,我们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梦想奋勇前进,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前行的道路上并不平坦,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举目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深度贫困和持续巩固都需要我们花费更大的功夫;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也给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尤其需要更细更实;还有中美的贸易之争,核心技术的短板掣肘,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等等。时势造英雄,平凡也伟大。生活在幸福的国度,我们能做的不应该是思考如何奢华地去享受,而应该是立足自己的岗位,学习先烈们的英勇献身精神,把祖国的召唤放在首位,时刻讲奉献,把每件细小的事情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愧对这个国家,不愧对这个时代。

每当深情的《献花曲》响起,望着那些浮雕上坚毅的面孔,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地就流下来,因为内心珍藏着一个深沉的爱,那叫我和我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想每个中国人,都能如《八佰》电影中所说: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八佰》心得篇6

一年之后将于大银幕上映的《囧妈》究竟啥样,其实有太多未知了,毕竟这是一部徐峥操盘的电影,作为如今电影市场上最具无限可能的手艺人徐峥,他的创作边界还真是有点宽广,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因为我们也相信,在电影创作上有诸多变数,但作为电影创作人的精神与情感,是不变的。

因而,我们也将大胆推测《囧妈》在徐峥过往作品基础上可能呈现的样貌。

在《囧妈》定档日期宣布的同时,片方也发布了电影首款定档海报,将其与囧系列前两部物料风格做对比,可以看出这款海报更显宁静和温暖——在漫天风雪当中,一辆中国最传统的绿皮火车穿行而过,车厢内摇曳着昏黄的灯光,同时这样的灯光也照亮前行的方向。

同时相比该系列前两部的命名方式,《囧妈》在电影名字上面也做了改革,不再点名故事发生地(英文片名lost in russia说名了是在俄罗斯),而将疑似主人公当作片名——这次主角里或许有妈?徐峥本人也在微博当中打起暗语:囧是谁囧?妈是谁吗?所以我们也由此推测,《囧妈》当中是有一位母亲角色的,而且极有可能地是,这趟旅程就是徐峥饰演的主角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至于故事主题以及情感内核,《囧妈》一定是一部温暖的喜剧,即一部让你能够笑中带泪的电影。以喜剧出名的徐峥,近几年其实也正在进行着转变,从他参与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与关照,如对于小人物的细腻描摹,对于中年社会精英内心世界的真相探讨,亦或是对于一个烂人人性光辉面的深度挖掘,在徐峥的《泰囧》《港囧》《心花路放》《幕后玩家》以及《我不是药神》等多部作品当中,都清晰可见对于客观世界的反照,徐峥与他的观众从来没有距离,因为他时刻看向观众的世界。

除亲自执导、亲自参演的电影之外,徐峥同样是一个对于电影行业、对于后辈心怀关切的人,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扶持新导演,如20xx年就与陈正道合作《催眠大师》,20xx年参与张扬导演的动画电影《年兽大作战》,20xx年一部由他打捞起的文艺小片《猪太狼的夏天》上映,20xx年则被称为徐峥的监制年,由他监制的《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接连上映,同时徐峥与青年导演文牧野合作的《我不是药神》更成为年度大爆款,徐峥饰演的药神形象也成为电影极具符号化的人物之一。多年来对于新导演的大力提携,如今导师徐峥也算守得桃李芬芳的一幕,徐峥对于现实世界的关照,不仅仅通过电影体现,更通过对于后辈的发掘和培育进行着。

《八佰》心得篇7

9月14日下午,在久违的电影院里,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佰》,听之前看过的同事说带足纸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被震撼了

苏州河一侧是四行仓库,一侧是租界。仓库内筑工事、救伤员、枪林弹雨,一时间人间地狱;租界内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出美景天堂。租界里的人看着四行仓库里的八佰壮士浴血奋战,外族在飞艇上冷眼旁观记录着这一战役。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倍受欺辱。在这弱肉强食的战争里,上演着一出孤感无奈又英勇无畏的战役。

抱着此处即是我们埋骨之处的决心,众将士死守四天四夜,利用四行仓库的天然优势,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日军的冲锋。他们的奋战也引起了苏州河对岸市民的关注,不仅为他们摇旗呐喊,还秘密为其筹集物资。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的一身肝胆;明知此去不归,依然身为炸弹纵身跳下同归于尽的不回头;明知此生再难见爹娘妻儿,仍然为国捐躯的一往无前,没有人愿意牺牲,却有人不得不牺牲。

纵使是市井混子,在国难当头时,也愿意舍得头颅去碰那一颗。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对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拼了。

没有战争不惨烈,以前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如今的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战斗,如今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们可以再多一点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一个个数字,是来时的路,也是未来前行的灯塔。

《八佰》心得篇8

今天终于有幸在炜华见识到了《八佰》这部影片。我认为这确实是最能扣动我心弦的一部战争片。

然则,要进行分析,最直观的方法是比较(fhj老师说得好)在这里我想和7—8年前看过的一部影片《狂怒》进行比较。

首先的不同是二者的地域文化差别,同是二战,一个是国军抗击日军,一个则是美军抗击纳粹,都体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然则两者表达的主题在最主要的铭记历史,守卫和平之下,略有差异。

我认为狂怒他很好的体现了人性,人性最震撼的地方就在于成长性,即从懵懂出发,到坚强乃至异化为残忍,最后终于把生存本身奉为圭臬,可能这对于我们有些人来说算是局限的世界观,属于一种关在果壳中的悲剧,然则仔细思考,这恰恰也是对于反战最好的呼声,我认为影片最后诺曼被一个纳粹军少年放过是点睛之笔,但又显得力道不足,少年意味深长的笑容似乎超越了这个时代,对于一个偏向纪实的战争片确实不合常理,我认为他真正的意图不是为了体现侵略者超越国家立场能够获得人类共同体的同理心,而是一种人类摸爬滚打误打误撞走到的明哲之路(因此少年的表情完全可以有一系列的变化)可这如同一个闪耀的火花,与百年后我们的心灵相呼应,随后又在百年前的洪流中熄灭,说到底,也是悲剧。

八佰则是以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与史实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部血肉分明的战争巨作,编剧显然是有心把中华曾经生过病和仍然有希望的两个维度缠绕在一起,然则我认为生过病这个部分很不巧的被桥那边的激愤呼声所冲淡(可能是我本人的问题,但我是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这不属于对这部影片的苛责,因为这部影片的表现手法注定了达到两者的平衡交融,以致还原历史真实模样的同时还不忘传递精神已经是最难最难的事了。为什么?影片用了一个绝妙的表现手法租界和四行仓库中间的那一座桥,极大极大放大了战争的悲剧性。这里大致有三点:租界和四行仓库仅仅数百米天差地别的景象令人咋舌,令人难过,令人绝望,仿佛刚要游出水面,岸上有人看着你眼睁睁的被一种力量瞬间又抓回水底一样;而桥不仅作为连接的载体,更在于是一个作战的场景,日军从中期的进兵突击到后面的狙击式猎杀其实角色定位是略有不同的,前者有着一种正面公平对抗的感觉,后者日军不见人踪影,只有子弹在一个一个射穿士兵们的胸膛,仿佛是死神而不是侵略者,绝望瞬间拉满一层,所以随着时间的进展,会将绝望拉到更深,因此战士们的觉悟越来越高,才尤为可贵。最后桥也扮演了一种生命通道,距离很近,实则很远,这显然是编剧明示的内容,以及影片头尾诸多意识流手法不多赘述。

写到这里突然有一些尴尬,说是对比,其实只是阐述了两个影片不同而各有魅力的优点,未来若能更加完美的将二者合为一体,我想历史战争对人心的震撼和教育意义,也将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乃至每一个世界公民的心中!

《《八佰》心得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