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时间:2023-03-29 14:01:41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的感悟很好的记录下来,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旅游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旅游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旅游课心得体会篇1

位于贵州省的黄果树大瀑布是亚洲第一大瀑布,我阅读过许多关于它的文章,一直想身临其境地去体验一下它的雄伟,它的英姿。今年暑假,我与爸爸前往贵州旅游,终于一睹了它的风采。

我们乘坐飞机来到贵阳市后第二天,便乘车来到了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我们在景区大门口拍照留念后,便乘观光车进入了景区。黄果树瀑布景区分为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等景区,每个景区都如人间天堂一般神奇、美丽。我在车窗外发现了一条落差不太大的小瀑布,导游介绍说,这条瀑布叫做“螺丝滩瀑布”,因地貌像一个螺丝而得名,仔细一看,还真像一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螺丝呢!我们游览完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陡坡塘瀑布后,便去吃午餐了。

午餐后,我们便乘车来到了黄果树瀑布景区。这时,导游告诉我们,黄果树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桔子。导游这么一说,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团终于解开了。没走多远,我们就听到了一阵阵“哗哗”的流水声。我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泄下来。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越走越近,瀑布溅起的水珠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外出旅游,不但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还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收获可不小呢!

旅游课心得体会篇2

贵州是一个被偏远的位置和各种流言所遮盖的神秘土地,与云南相比,贵州不沿边,很难满足猎奇者对异域风情的爱好,与四川相比,贵州自古是少数民族所居,开发很晚,出的人才没有那么多,因此名声也就不如四川大。加上不知什么时候传下来的那三句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竟然流传四方,更把贵州的形象搞得灰头土脑。其实,你如果抛开先入之见,你会发现贵州是一个风光无限的省份。

沿京广线南下,穿过山重水复的湘西,你就进入了这个山之国,从湖南进贵州,第一站是玉屏,在这个盛产箫笛的县份,万籁俱寂的夜晚,你听着坐落在山谷中的县城传出的笛声,会感到一种远离了尘嚣的宁静;但如果你要观风景,前面一站的镇远绝对值得一看,这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山峡谷中小桥清溪、亭台楼阁,与古朴秀丽的边地风光融为一体,一派天然去雕饰的自然风貌,绝对不会亚于沈从文笔下诗意盎然的凤凰小城。列车出了镇远,穿行于长长的隧道和桥梁之间,(也许贵州是中国铁路隧道和桥梁最多的省份)扑面而来的永远是无休止的一座座险峻的高山以及山谷间蜿蜒流淌的清澈河流,在河流与山谷之间,你会看到一片片别致的木结构的房屋,大概是因为雨水多的缘故,屋檐很长,屋顶是弧形的青瓦片,四壁是木版,这就是当地的村庄—寨子。贵州的寨子十分独特,大多依山傍水而建,与北方那些整齐而呆板的乡村相比,这些寨子并不讲究方向,而更讲究自然风水,背山面河又顺着山势的起伏而建,错落有致,星星点点散布在谷地里,与周围雄奇而又清秀的自然风光显得如此和谐,也许这才是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这些依山回环的村寨中,你也会感到“地无三尺平”的含义。列车奔驰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铁道的两边,常常蜿蜒着狭窄的乡间公路。但汽车不多。

黔无驴,你在贵州见不到驴子,却可以看到马车,贵州的马车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那就是马车夫往往是双脚叉开直立于车上,两手握住缰绳赶马,那样子有点威风凛凛,也有点滑稽,据说,这是贵州一怪。贵州地势起伏很大,筑路不便,因此,公路等级不高,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比浙江(10万平方公里)几乎大一倍,通车里程却比浙江少(浙江3万6千公里,贵州3万3千公里),但比江苏(2万7千公里)多。如果比等级,贵州就有些惨了,全省现有的两条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贵阳到黄果树以及贵阳到遵义的公路),有一部分路段都是2级路。不过,与一般狭窄的柏油马路相比,这些路段在贵州还是显得十分宽阔,贵州几乎所有的公路都是盘山路,它们在崇山峻岭、峡谷江流间起伏,你如果乘汽车旅行,一路上都会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历险经历,车稍不小心,就会翻坠到万丈悬崖,跌得粉身碎骨,这类的车祸,在贵州也经常听到。

列车离贵阳越来越近,但周围依然是高山峻岭,除了那些分布在山上和铁路边上的越来越多的各种简陋建筑显示了人口的逐渐密集之外,你几乎很难想象到在这山沟中会藏有一座一百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要知道,贵阳比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海口、南宁、拉萨、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的人口都要多。进入贵阳车站,那简陋的月台和周围的景色仍然使你难以相信你已经来到了一座省会城市。举目就可以见到乱石嶙峋的山。车站周围乱糟糟、灰蒙蒙的各种建筑也使人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颇为不爽。但是,在贵阳呆了两天之后,这种印象逐渐改观,虽然凌乱的感觉并没有消失,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种凌乱中也蕴涵着一种活力。

这座群山环抱的城市面积不大,但是十分紧凑,从市中心步行到城市的边缘地带用不了多长时间。市区似乎有点拥挤,但处处透着一种繁华热闹,给人的感觉是无处不商,遵义路、瑞金路、中华路、延安路以及中山路等市区主要的干道,整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其中尤以中华路的商业最盛。在这条大约四公里长的商业大街上,高楼林立,寸土寸金,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店铺,几乎找不到空隙,两边人行道上人头攒动。大约是因为城区面积限制的缘故,贵阳人对城市空间做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新建的住宅楼房很少低于八层的,街道上不仅两边的店铺密密麻麻,就连所有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设计都考虑了商业的用途,每个地下通道里都是一座座的商场。在市中心,一座以有机玻璃筑成墙体的环形过街天桥,外表非常美观,里面既可行人,又是一爿爿小店。

旅游课心得体会篇3

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那个地方--首都北京。

我们去是做的是飞机,我们将大型物品和液体状的东西托运到飞机抵达处,最后我们登上了飞机。飞机先慢慢的滑行着,渐渐的飞机开始起飞了。当飞机升到正常飞行高度时,我隔窗眺望:一朵朵飘忽不定的白云被我们踩在脚底下,我们在云天之间漫游着,享受着这人间仙境。没有汽车的汽笛声、没有人群的嘈杂声、没有一切让人不愉快的声音。不知不觉飞机到达了目的地:天津。我们走出天津机场,坐上了去往北京的大客车。

因已是傍晚时分,车上的旅客们都昏昏欲睡,此时引导我们游北京的导游先给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又给我们讲起了北京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允门被迫下位、年秋月与乾隆和和珅的传奇故事、四大城门的来历......

到了北京我们居住的酒店名为千里之家商务酒店,是啊!不远千里来到的酒家。我和妈妈来到我们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是两张雪白的大床、一台三十英寸的电视、小型的饮水机和干净的洗手间,这一晚我们睡得很踏实......

早上起床匆匆吃完早饭我们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因是旅游旺季所以天安门广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人颇多。纪念堂前更是人山人海,看到那蜿蜒成龙的队伍我的腿发软了。但不管怎样来了北京总不能不参观纪念堂吧,只好硬着头皮排起队来。观赏途中,我们看到了皇上的就寝室。"皇上的卧室里有27张床,主要是为了放刺客用的,皇上谁那张床谁也不知道,只有服侍皇上的小太监知道......"导游井井有条、掷地有声的讲着。

第二天早上,我们先去了长城。长城,古代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融合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新中国的期望。我愿望长城,那一个个烽火台仿佛是一场场战争的胜利,记录这忠诚的战士们不屈的灵魂!我登上那一阶阶楼梯,看着那一个个陷下去的坑洼,心里有着一股说不出的感受。集合的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长城,远眺长城,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精忠报国的战士为了保卫家园而浴血搏杀!下午,我们又来到了科技馆,科技馆,是人类现代科技的完美体现。我在那硕大的科技馆中徘徊着,看着那一个个游戏,心里慷慨万分!我尝试着玩了玩,很好玩呢。我几乎把所有的游戏都玩了个遍,才怀着丝丝不舍之情回到了车上。过了一会我们又驱车来到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20xx北京奥运会举办地,据说鸟巢是拆了一个奥运村才建起来的,及其之大可想而知!我和妈妈、哥哥在哪里拍了许多照片。一天的行程结束啦!

第三天早上,我们打架去了恭王府。所谓恭王府就是史上第一大贪官和珅的故居。"和珅贪污的金银财宝相当于清朝十余年的收入!"导游不紧不慢地说道,但我们却惊讶的目瞪口呆。说来,这和珅也聪明,他有一个藏宝阁,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和珅将宝物按形状分成几十类,放在藏宝阁里面,在阁里面有许多按宝物形状做成的窗户,要拿哪种宝物也就一目了然。下午自由活动。我和妈妈哥哥同旅游团里的一家人去吃了一次全聚德烤鸭......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即将踏上回烟台的火车,不知何时,我对北京的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上了火车之后,便各干各的事了,也许是因为对朋友的不舍,我们没有多说话......

睡了一夜,早上起床,看到外面那一片熟悉的土地:北京,再见!

旅游课心得体会篇4

这个暑假,我终于来到了内蒙古草原。

我们首先到达张家口,第二天早上,我们前往内蒙古草原。

在路上,周围的环境在慢慢变化。一开始我们还在穿越高山,时不时要高速通过隧道。渐渐地,高山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连绵不断的土堆,路上的车越来越少。

仿佛展开了两把画轴,道路两旁的农田渐渐变成了绿色的地毯般的草地,中间点缀着大大小小的紫色薰衣草田和黄色油菜田,远处的山坡上不时出现成群的牛羊。天空中,雾霾消失了,露出了久违的蓝色。面对美丽的风景,我们情绪高涨,拿出手机开始疯狂拍摄。

最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蒙古老营,这里曾经是古代的军营,现在还保留着以前营地的遗迹。那些斑驳的土墙和稀疏的木栅栏,似乎在告诉我们历史。

环顾四周,无数牛羊悠闲地散步吃草,远处的草原与蓝天交织在一起。风轻轻地吹着,不知名的野花在风中摇曳,各种昆虫在草地上蹦来蹦去。走在草地上,草尖扫过我的脚踝,时不时让我觉得微微痒痒。奇怪的是,草原上的草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所以看不到“天灰蒙蒙,野茫茫,风吹草原看牛羊”的景色。

抬头望去,几朵白云在空中缓缓飘动。这些白云像马一样追逐奔跑;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像一只老牛稳步前行。而那几朵散落的小云彩,像几只流浪的羔羊,在无忧无虑的玩耍。

中午我们在当地的蒙古包吃了午饭,里面有蒙古特色的烤羊排。烤羊排看起来有光泽,闻起来香,味道鲜美,肥而不腻。

午饭后,我骑了一匹好马。一开始我很怕从马背上摔下来,但是渐渐的,我习惯了在马背上走,马开始小跑。坐在马背上看草原风景真的很有趣。

我们玩得很开心,然而,时间不等人,一天的旅行很快就结束了。然而,我仍然陶醉在这片草原的美丽景色中,仿佛我已经与它融为一体。

旅游课心得体会篇5

红顶白边的蒙古包和一望无际的绿草,构成了青城著名的希拉穆仁草原。锡拉穆仁草原位于乌兰察布盟达尔汗茂名安草原,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希拉穆仁的蒙古语意思是“黄河”,也叫“呼河”。它迎着南方呼和浩特的暖风,听着北方百灵寺的钟声。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的喇嘛称寺“普惠寺”。

车子缓缓驶向希拉穆仁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家。随着一阵优美的草原民歌,几个蒙古姑娘手里拿着酒和哈达来到门口。通过奉上一杯白酒和哈达来接待客人,已经成为好客的蒙古人民不可或缺的礼仪。在蒙古包里,香脆的炒饭、新鲜的奶制品、香浓的奶茶让人垂涎三尺。

夏天,草原上长满了绿草。深呼吸,草和树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牛、马、羊在草原上徜徉,创造出如画的景象,就像北朝的民歌“天灰蒙蒙,野茫茫,风吹草见牛羊”!骑在马背上,悠闲自在,仿佛进入了天堂。

夜,来了,很安静。躺在微微倾斜的草原山坡上,仰望天空,啊,多么美丽的夜晚,高高的天空,星空,争奇斗艳,眨着可爱的眼睛,仿佛在迎接我们远方的客人。

“银河!”不知道是谁突然叫了一声。是的,没错,它是一个星系,一个很长的星系,一个由几千万颗恒星,甚至几千万颗、几亿颗恒星组成的很长的星系。一个充满浪漫诗情的老师也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

看了一夜,是蒙古族人民带给我们的篝火舞会。女孩和男孩在唱歌跳舞:演奏马头琴,跳蒙古舞,唱草原歌曲,欢迎我们的客人。我们也被这种氛围感染了,忍不住又唱又跳。

美丽的平慕仁草原就像一场神奇的梦,让人回味无穷!

旅游课心得体会篇6

2020年,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东方之冠上海,我们将跟随世界的脚步,来到这个繁荣强大的城市。

上海是一个科技城市。说到科技,我首先想到的是“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分为多个展区:动物世界、生物、智慧之光.首先,大家来到动物世界展区,那里有巨大的大象、凶猛的狮子和美丽的秃鹰。看,金钩上倒挂着一只小猴子!这些动物如此逼真,以至于所有的学生都感到惊讶。我最喜欢的展区是“智慧之光”。智慧展区以大量互动展品为主要展示手段,展示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典型现象,包括:脑球竞赛、魔法屋、四维电影……我最喜欢的是一个里面有很多电的中空玻璃球。神奇的是,如果你把手掌放在上面,所有的电就会聚集在一起。

晚上我们参观了金茂大厦,高421米,88层。它是中国第三高的建筑。“每个人都乘坐每秒9米的超高速电梯到88楼。从88层往上看,上千栋高楼尽收眼底,真是大开眼界!我低头看着窗外:人像蚂蚁一样在地上走,车像甲虫一样在地上爬。这栋楼的高度真的让人毛骨悚然,我的头发都竖起来了!参观完金茂大厦,大家回到宿舍休息,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第三天,我们主要参观了世博会。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进世博园区,一个巨大的蓝色的东西映入眼帘,那是世博园的吉祥物“海宝”。排队又等了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

进了中国馆,一进中国馆就看到了另一幅清明上河图,说他不一样,是因为里面的人在图上走来走去,好像被施了魔法。看完中国馆,我们也去了万科馆。万科馆有五部电影。我最喜欢的电影是《雪山精灵》,讲的是云南金丝猴面临灭绝的故事。英雄xi志农去救云南金丝猴。这个故事呼吁人们保护动物,也展示了云南金丝猴的可爱之处。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去了很多景点玩,第五天去了宁波,从那里回家。

上海真的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旅游课心得体会篇7

从庐山出来后,我问爸爸:“下一站我们去哪里?”爸爸告诉我:“下一站中国瓷都景德镇,出发!”我对景德镇啊,瓷都啊没什么概念,心想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玩的?下了高速,我看到路两旁的路灯杆是白色的,不像铁的,也不像水泥的,想不出来这是什么做的,就问妈妈:“这是灯杆是用什么做的啊?妈妈。”“这是用瓷做的,景德镇到了,不愧是瓷都啊,连路灯杆也是瓷器的。

爸爸带我们去了古窑博物馆,里面的导游领我们来到了做瓷器的地方,我看到一位老师傅在做碗,这些泥土块在师傅手里,两三下一弄,一个碗基本成型了。这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不要觉的很简单,他们这些老师傅都做了二、三十年才有现在的速度。一会儿有地方让你们实践操作的,到时候你就知道难度又多大了。我们又来到下个师傅前,他拿着好像是第一个师傅做好的碗。“这位师傅是在修碗,把毛坯碗上多余的陶土去掉,让碗口变的一样薄。”导游继续介绍着制陶师傅的工作,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师傅把修好的碗放到了水里,但是碗里面是进不到水的,我惊讶这位师傅把碗的平衡掌握的太好了,心里想没有个十年、八年也应该是练不成的。后来我从导游那才知道,这叫上釉,这上釉分釉上和釉下。基本成型的胚胎碗是土黄色的,但是我们拿在手里的碗都是白色的,因为还少了一个烧的过程,胚胎碗在经过高温烧制后,就会变成我们使用的碗了。烧制的窑有狮子窑、葫芦窑等很多种。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实践操作制陶工艺,也就是玩泥巴。我先拿了一个基本成型的小茶壶,需要我在上面画上我喜欢的图画,我用铅笔打了底线,可怎么都画不好,终于勉强画好底线,用毛笔按刚才画的又描了一遍,描得我手好酸好麻,心里想那些制陶师傅的本领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

我到家后的两个星期,我手到了一个景德镇发过来的快递,是我的小茶壶,上面是有我亲手画的狮子和老虎。真的好漂亮的一个陶瓷小茶壶,我太喜欢了。我也再一次感慨制陶师傅们手艺的精湛,和古人的聪明。

《旅游课心得体会精选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