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简要事迹材料6篇
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条理清楚,在每天的生活里,我们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最美简要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最美简要事迹材料篇1
黄婉丽,中共党员,历史教师,现任办公室助理,曾荣获我校2015年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一等奖”,我校2016年科研大会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二等奖”,教师的职责就是平等地关爱每个孩子,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事迹介绍:勤劳善良,和蔼可亲,时刻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辛勤劳碌,任劳任怨,细心开导每一位学生,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爱生如子。每天起早贪黑的陪伴着所带的学生,默默无闻的帮助学生,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在课堂上,讲课有趣,引经据典,赢得学生们的赞叹;在课外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有说有笑,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得学生的喜爱。
最美简要事迹材料篇2
(蒋_)他从山区走出去,中师毕业又毅然回到山区任教;他一生清贫,在偏远山区村小一干就是33年;他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他所带的班级在测试中连年名列前茅;他把一生中最美丽的年华和情感都献给了自我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他就是__县幸福乡火岩村小教师__。
爱校如家山区任教33年
“是山区养育了我,那里的娃娃们需要我,我坚守下来只想为家乡尽我的职责和义务。”1980年,__作为一名民办教师在卷桥小学火岩村小任教。1991年7月考上井研师范学校,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顺利毕业。如果说之前作为民办教师是为了谋生,那对于当时师范校毕业后的__来说,他已算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完全有条件选择更好的工作。可是,由于火岩村小地处偏远山区,条件太差,没有多少教师愿意前去任教。这让__心里很不是滋味,再三研究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火岩村小,并且一干就是33个年头。33年间,他用爱心和汗水默默地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滋润着那里的孩子。
1996年7月,火岩村小校舍建设破土动工,为了确保工程的按质量如期完成,__教师一向坚守在修建的一线。2008年“五一二”地震后,火岩村小受损被鉴定为d级危房,要求拆除重建,现场管理的重任又落在了__教师的肩上。整整两个月的暑假,邓教师没有休息过一天,抓质量、赶工期,确保了九月开学让学生能够坐在安全、舒适的教室里安心学习。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学器材匮乏,他就自我动手制作简易教具;课桌凳坏了,房子漏了,没有经费来请人维修,他就当起了木匠和泥水匠,自我维修桌凳、盖瓦修窗;美化学校没经费,他就当起花匠栽花种草。2011年暑假,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他想方设法找路子,经过个人关系多次到乐山市扶贫协会找亲戚出资6000购制了学生桌凳。在去村小的必经路上有一段长200多米的泥土路,每遇雨天路面就全是淤泥,为了消除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隐患,上世纪80年代,他个人出资1000余元请人从山上打石头,把路修成了石板路。
爱生如子深受学生喜爱
“我爱那里的娃娃,我舍不得他们,我只期望他们长大了有出息。”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我的孩子,在遇到恶劣天气而家长未能到校接孩子时,他总会亲自把学生护送回家;遇到学生生病时,他总会亲自背着学生去医治;在遇到学生因贫困而面临辍学时,他总会耐心去做家长的工作,甚至还会从自我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资助。
“我们的课都是邓教师一个人教,但从来不觉得枯燥。”在__简陋的办公室墙上,笔者看到一张课程表,上头写着“语文、数学、社会、美术、科学、健康、品德与社会……”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他的课堂,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变得生动多样,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会技能,在互动中学会合作……他多年的艰辛付出,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他所带的班级在测试中连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教师年度考核“优秀级”和县乡级优秀教师。
应对小家他最感激的是妻子
__家境清贫,父母和妻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就是靠着邓教师这份微薄的收入,负担着全家的开支。由于教学任务重,邓教师仅有周末才能回到家里帮帮妻子,教教儿子。多年来,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白天地里忙农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常年多病的老人,教育自我的两个儿子。2009年9月,自我的弟弟因车祸留下残疾,连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弟媳也在那场车祸中离世,__和妻子就主动承担起看护弟弟的重任,并承担起教导育侄女的职责。
现如今,邓教师的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在县城买房成家,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还在成都买了房。谈到自我的妻子,邓教师的言语既有内疚又充满了感激,他说,“教书这么多年,最让我觉得亏欠的,也让我最感激的就是我的家人。”
最美简要事迹材料篇3
她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以饱满的热情、温暖人心的言语、真挚的眼神、悉心的护理为患者排忧解难,送去温暖的爱心。她对工作、对病人认真负责的行动,赢来了病人、家属及各级领导的赞誉,先后获得了“优秀护士”、“最满意护士”、“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爱岗敬业,关心集体、关心同事,关心病人,是医生的好帮手,是护士姐妹的好榜样,更是病人及家属的生命天使。
如今她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了十二个年头了,虽然只是众多医务人员中平凡的'一位,但她深爱着我的职业。用真诚、爱心书写着平凡而又光彩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病友的信赖。从他们的笑容里,她读懂了奉献的乐趣,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奉献爱心使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内涵。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负责、勤快又能干的护士,每天的工作我都尽职尽责,每一件事情都尽量做到又快又好。打针技术也还可以的,铺床也铺的挺漂亮的,抢救起来我也能够独挡一面。自从去年初,内一科病房成为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第二批试点病房,为了全程连续的照顾病人,科室开展了责任制护理,改革了排班模式,简化了护理文书,以“您在我心中、我在您身边”为口号,同事们群策群力、其心协力为了“三个满意”的目标而奋斗。小英同志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在她的建议下重新布置了病房环境,使病人感觉更温馨,购买了吹风机、免洗的洗发水和适合病人使用的润唇膏,护患之间也涌现出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感谢信也雪片样的飞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开展,护理工作进入了新的里程,护患关系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作为一名主班护士,她每天都以最美丽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病人。每天早上7点半她来到病房,首先每一位病人问好,“大家早上好!”
“昨天晚上您睡得好吗?”
“今天您感觉好一些了吗?”
每天下班前,她会再次来到病房看看病人,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问问他们今天的感觉如何。一句句简单的问候拉近了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使病人体会到了医患之间的平等和亲切,护患之间也架起了一座座心灵的桥梁。
作为一名护士,她时常会想想她能奉献给我的病人的就是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的核心便是“爱”,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懂得珍惜健康、呵护生命,把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对象、每一个细节之中。她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多给病人一些理解,病人也会给你一份关心!何乐而不为呢!
护士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是优质护理服务让病人体察到了护士的付出,感受到了护士的努力。看到她在病房里忙碌穿梭,有个家属都问了好几遍说:你今天累坏了吧?她说:不累呀。她知道,病人是真的关心她累不累,正因为这种关心,她才不会觉得累,体力上虽然是有点累,但她精神上是愉悦的,因为她觉得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患者一个个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虽然每天留下的是疲惫,换来的却是我们身心的满足,虽然辛苦,但再苦再累也不会改变我们服务的志向,看着这几年来医院的荣誉,她的内心无比的激动,她为她是神经内科的一员而骄傲,是一名友谊医院医院的护士而自豪
用心去服务,用爱去服务,把我们的感情融入我们平凡的工作中,把我们满腔的热情奉献给我们热爱的护理事业,把我们的爱心送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愿我们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越来越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贴近病人。
最美简要事迹材料篇4
小王,女,32岁,护理专业大专毕业,本科在读生。于_年毕业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分配到镇赉县医院工作,从事内科护理7年,在血液透析中心工作3年。
小王同志从事护理工作10年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患者利益高于一切,她以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和勇于吃苦,忘我工作的精神赢得了身边同行的尊敬,患者的信赖。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平凡的工作事迹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几年来,先后荣获医院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
一、转变观念,调整内涵,增强服务意识
从事护士工作十余年来,她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全程优质”的服务理念,转变“病人围着医护转的传统观念,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把爱心献给每一位患者,做患者的守护天使,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作用”。
护理工作是繁杂而辛苦的。在内科工作的七年中,她针对内科疾病病情重、变化快的情况,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基础护理,耐心细致地为病人做病情观察。“三查七对”从不含糊,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了待患如亲人。
在20_年深冬的一个晚上,正是张艳红值班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因突发“脑出血”被抬入病房。当时老人已陷入昏迷状态,脸上和衣服上都是呕吐物,大小便失禁,亲人还未赶到,看此情景,张艳红立即投入急救中,赶紧把老人头偏身一侧,擦掉脸上脏物,清除口腔分泌物,并把大小便洗干净,她很从容。从吸氧、静脉输液到留置导尿,动作轻柔、技术闲熟,每一项都认真地完成。并未因为晚上就简化操作规程,观察生命体征,监视病情的进展,穿梭于老人与护理站之间。但最终老人因病情过重,天亮时抢救无效死亡。这时,只有他的老伴赶到了,正处于极度悲伤之中,怎么办?看着老人就无声地躺在那,不行。她对自己说:“去世的人也是有尊严的”。于是她开始为老人擦身、擦脸、整理遗容。与医生一起帮助老人穿戴整齐。事后,老人的女儿专程来到医院感谢张艳红护士。“谢谢你替我们尽了孝道,让我父亲安祥辞世,你是我们的大恩人,是我父亲的又一个女儿”。这样的例子很多,正因为她做的比说的多,做的比说的好,所以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赞誉,也受到科室领导及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水平
她深知要想做了一名好护士,工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更重要地是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培养理论强、技术硬的基本技能,她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内科的一些脑血管病人中常常会留下肢体功能障碍,她为了提高这类病人日后生活质量,最大限度提高肢体功能程度,她翻阅有关资料、找方法、并在学到的新理论应用到护理实践中去,制定了偏瘫病人康复计划,取得了很好成效。记得病区一位40多岁的脑出血病人,右侧肢体功能障碍,情绪不稳,她耐心向病人讲疾病的病因及治疗,使病人对疾病有了初步认识,又一次次做心理疏导,使病人慢慢平静下来。在病人心里状态很好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与康复训练,从大小便的控制训练,到下肢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感觉的恢复,每一步都很艰难,一次次手抬起放下,一次次腿抬起放下,患侧肌肉按摩、翻身、扣背,每次训练下来,都让她大汗淋漓,气喘吁呼。但就在这点滴训练之中,病人慢慢下地,可做简单事,大小便可以控制。自信心又重新回到病人的脸上,这位病人拉着张艳红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又让我重新回归生活。
她深知现代护理事业,不断发展,日新月异,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她常听来院的专家讲座与有经验的护士交流,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她已不满足于专科学历,又进行自学本科学习,吸取新知识,钻研新业务。为更好为患者服好务,提高护理水平做出努力。
最美简要事迹材料篇5
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每天面对着分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的弱智学生,徐艳每天都要对同一内容反反复复的进行康复训练和教育教学。由于残疾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状况也各不相同。有时候,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年龄差距会特别大,最小的只有六、七岁,最大的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一个简单的字母或生字、一句平常的日常问候语,往往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机械的重复、琐碎的工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和枯燥。可她数年如一日的重复着,终于,记住了,会读了、会写了,送走了一批大孩子,又迎来一批新学生。
徐艳总是自嘲的说“我没有闲着的命”,她每天的课安排的都是满满的,上午第一节课喂完早点开始给智障生教课文和生子,第二节课手把手的教孩子们写生子,然后给脑瘫孩子做按摩训练,最后一节课教自闭症的孩子听指令。下午第一节课给脑瘫孩子做走路训练,第二节课带孩子们做游戏……
除了正常的教学,她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很多学生新入学的前两年生活都不能自理,徐艳老师的柜子里随时都备有干净的衣物以防失控。 2012年一个寒冬的早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把屎拉在裤子里,徐艳找了裤子让他自己去换,本想着十几岁的大男孩应该没问题,就没跟着他去厕所换,结果,回来的时候他自己一身的大便,徐老师跑到卫生间一看,地板上、墙上、洗手台上、水龙头上全粘满大便。徐艳心理满怀后悔和心疼,她找来毛巾帮他擦干净,换上干净的衣服,又跑到卫生间用冰冷的水把卫生间冲洗干净,出来后发现指甲修缝里都充满大便,只好将指甲全数剪去。以后的每一天徐艳都带他去厕所,一遍遍教他退裤子,擦屁股,提裤子。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奇迹出现了——他不仅知道主动去厕所了,还能主动退裤子、提裤子了。
徐艳的手机里每天都设有20多个闹钟,每一个闹钟都对应一个特殊的孩子,提醒他们该去上厕所了,家里人都说她设的是“所长”警铃。比起“所长警铃”,喂早点也是让她每天哭笑不得的一件事,她每天早上都要给脑瘫孩子喂早点,黄展朋同学的面肌和唇肌无力,每天早上他的早点都要徐艳来喂,“张大嘴巴,不要边吃边笑……”徐艳每天都要说无数次这句话,可小家伙还是边吃边笑,半节课下来,早点吃完了,她的衣服上也粘满了早点汤水和碎屑。
很多自闭症的孩子都有自残或者伤人的行为,当他们焦虑的时候就会咬人、掐人或者大叫并用头撞墙和桌子,老师们很多时候为了阻止孩子们自残,都会落下累累的伤痕。徐艳的手上至今还有朝朝咬的很多牙印,伤好了,徐艳老师自嘲说“看吧,最美的梨花雕塑,免费的.!”
特教孩子分别有不同程度和类别的智力残疾、自闭症、多动症、语言障碍、肢残、脑瘫和多重残疾等。针对不同的个体,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管理和照料他们。为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行个别化教育,对孩子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她们利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有关书籍,上网查阅和学生相类似的教学案例,上班时间,和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用心和他们交流,和他们一起玩耍、游戏……在此基础上,她专门为每个孩子制定了训练和发展计划,建立了各自的成长档案,档案里记录着他们的年龄、特点、爱好,以及他们表现无常时一些应对的策略。渐渐地,孩子们对她越来越亲近和依恋了。
这群特殊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基本上是没有“毕业”这个概念的。如果培智班的孩子通过学习能提高智力,生活能够自理,那么他就可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前年王开威会走了,去年宁毅又来了,今年宁毅会走了,依依又来了!每年都有脑瘫孩子送来,有人问她“你每天都重复这样的工作,不烦吗?”,她却说“他们一来,自己就可以做有氧运动了,什么爬山游泳都,没有给孩子们做康复给力”。
不久前学校统一给各班换了白板,可特教班都没有换,老师说,班级里的孩子都要在黑板上学写字,有的一写就是几千遍,一个礼拜下来就是几万遍,白板笔孩子们不好拿,自己也不好操作,吸点粉笔灰不会影响自己的人生,但孩子们会读书写字可以转变他们的人生。
最美简要事迹材料篇6
我的家乡在大山深处,乡亲们都想尽法子离开那里,因为那里的的确确是穷山沟,可有一个人,怎么劝他,他都不愿离开。他就是我的爷爷——一名不挂牌的乡村医生又名“赤脚医生”。
爷爷的小屋摆设十分简单。我很喜欢里面的药味,屋里有两张木桌,桌子上面摆满了药。爷爷每次给人检查都很仔细,一会用听诊器听听,一会又给人把把脉,很认真,态度比城里的医生好十倍!虽然用的是最简单的工具,给的是少量的药,却是药到病除!
今年过年,爸爸再次劝爷爷到城里住,谁知爷爷生气了,“走、走、走——我走了,村里的老人小孩病了谁给看?我好歹懂点医术,你们年轻人都走了,那些老人和孩子病了,连个请医生的人都没有!我不管谁管!”
是啊,村里的张大爷和老伴看着自己的俩个孙子,老人已年迈,孩子还小,爷爷经常背着药箱去给小孩看病,如果只是一般地感冒,爷爷看好了病连钱都不收,况且张爷爷的老毛病——风湿病,离不开爷爷的火罐(一种中医疗法)。
有时几里外的邻村也会请爷爷去看病,由于道路崎岖,爷爷经常不行着去,虽然艰辛,但爷爷却从不抱怨,他觉得能给乡亲们治病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正月初五,四奶奶家的孙子生病了,爷爷过去给孩子打了针,孩子退烧了,但爷爷没收一分钱。我很纳闷,爷爷后来告诉我,这几年,四奶奶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他经常不收钱的。原来,这样的事已习以为常了!如果你去我家,我会给你找一个很旧的账本,里面全部是乡里乡亲看病所欠的帐,可是爷爷从来没上门要过,他总说:“人家有钱了一定会给的。”
当很大医院的医生通过多给病人开药而大收回扣时,我的爷爷正汗流浃背地赶往几里外的乡亲家去给老人、孩子治病,也许他在返回时分文没取,但他却那么义无反顾。我为我有这样的爷爷骄傲!我也希望所有的医生以救死扶伤为荣,以巧取豪夺为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