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备课教案通用7篇
会写教案不仅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更是工作者对学生学习负责的体现,教案的撰写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目标,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分与合备课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与合备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分与合备课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组成。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吐鲁番、繁华热闹的北京城和风情淳朴的泼水节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6个生字;认识并会写48个生字。
2、通过看地图让学生感受祖国之辽阔,了解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的地理位置。
4、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中国地图新疆地图民族分布地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感悟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赞美首都。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用14课时
单元自备
口语交际:我的家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单元口语交际夸家乡教案
课前准备
1、回家向父母、爷爷、奶奶及邻居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吃、穿、住、行,想一想和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家乡有哪些风景、物产和名胜古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
重难点
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中国版图,认识家乡位置,理解“家乡”概念。
我的家乡位于辽阔的华北平原东部,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的田野,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就从这儿流入大海。
春天,平坦的大地披上了绿装,果园里飘出阵阵花香,池塘的小荷露出尖尖角,小鱼在刚刚解冻的水里快活得游着。
秋天、深绿色的棉田里泛起稠密的白花,果园里挂起火红的灯笼,生产路上农民伯伯运送着金黄的玉米棒,满载着他们丰收的喜悦笑得合不拢嘴……
同学们,你爱不爱自己的家乡?想一想家乡的风景、特产和名胜古迹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自己想一想怎样按顺序夸夸自己的家乡美、或者家乡的新变化。
三、分组说说自己的家乡,每组选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说说。
四、全班交流互评。
五、把自己的家乡写一写。
分与合备课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五、复习生字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
分与合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台湾蝴蝶谷的由来及每年春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中国的语言文字,激发他们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亲身感受到蝴蝶谷里的美景,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2.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盼望她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蝴碟谷景象的迷人。
教学难点
让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制作好的纸蝴蝶(五颜六色,金色……)、课件演示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出示课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湾”
?演示画面:中国地图】
师: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台湾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是一个岛。
?演示画面:台湾岛闪烁】
师:台湾也叫台湾岛,她是我国的宝岛,也是世界上的“蝴蝶王国”。那里的蝴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色彩之艳丽名列世界之冠。
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到台湾的蝴蝶谷去看一看。想去吗?那咱们就一起去——台湾的蝴蝶谷!(读题)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为什么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吗?
师:既然那么好,我们就应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蝴蝶图片)喜欢吗?老师送你们每人一只,快贴在身上!现在你们也是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了。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播放蝴蝶飞向山谷的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
圈点词语:
1、一群群:
生:我看到很多很多蝴蝶。
师:你能说说哪些词语表示数量多吗?
这个词语可以吗?(出示:一群群)
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2、色彩斑斓:
生:我看到了很多种蝴蝶,颜色很美丽。
师:用哪个词可以概括“颜色很多,非常美丽”?
生:色彩斑斓、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师:色彩斑斓!说得真棒!能通过朗读告诉我吗?
?还有哪些词语和色彩斑斓意思相近?】
3、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
?第一种情况】
生:蝴蝶们飞过了花丛,树林和小溪。
师:看得真仔细!作者在写蝴蝶们经过的地方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
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三个动词?
生:飞,穿,越。
?第二种情况】
生:蝴蝶们飞过了花丛,穿过了树林,越过了小溪。
师:说得真好!你在说蝴蝶们经过的地方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谁来告诉我,他用的是哪三个动词?
生:飞、穿、越。
师:小蝴蝶们,张开你们的翅膀,让我们也飞起来!瞧,眼前是一片
低矮的花丛,花儿向我们露出了笑脸,我们轻松的就可以从上面——飞过!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我们要小心地从树林中——穿过,可不要让树枝划伤了我们!呀,前面有一条小溪,瞧,溪水溅起多高,让我们飞高一点,从小溪上——越过去!
师:小蝴蝶们,你们飞得可真棒!作者用词也多么准确啊!
师: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出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师:刚刚我发现你飞得特别快,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哪个词说明蝴蝶们的心情很迫切?
生:赶。
师:是呀,有谁不想早早地去哪美丽的蝴蝶谷呢!
谁来读读句子,告诉老师,你是最想去参加聚会的小蝴蝶!
?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读得真好!谁能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人们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吗?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么多蝴蝶都飞到山谷里了,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啊!
师: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读完后,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
(生自由练读课文,指名说。)
师: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吗?
生: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
师:蝴蝶谷的景象迷人在哪里呢?请小朋友再认真读读,找一找。
指名说。
师:还有呢?
指名说。
师:把两个句子连起来念念,体会体会你觉得哪个景象更迷人?你更欣赏哪个?
a、黄蝶谷
师:谁来读这一句?
指名读
师:你觉得这样的蝴蝶谷迷人在哪里?
圈点词语:
金光灿灿:
师:你见过金光灿灿的情景吗?
生:……
师: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发出了绚丽夺目的光,多么漂亮呀!
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出示:金光灿灿】
壮观:
师:在阳光的照耀下,在花草树木间,山石溪水畔,黄蝴蝶一只挨??
一只,一片连着一片,浩浩荡荡,金光灿灿。这种景象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壮观)
师:这个词语谁来读?
?出示:壮观】
师:想看看这迷人的景象吗?
?媒体演示】
师:小朋友自己练练,把你体会到的迷人景色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
师:读得好不好?
你怎么会读得那么好?是不是一边读,一边好像看见了黄蝴蝶?
边读边想师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小朋友,你也用这个方法练练,试试,自由读读。
指名读。
小结:全是黄蝴蝶的山谷多迷人啊!那么有好多种蝴蝶的山谷是不是更迷人呢?
b、彩蝶谷
范读,出示句子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镜,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个蝴蝶谷又迷人在哪儿呢?
圈点词语
五彩缤纷:
师:文中哪个词语和它很接近?(五彩斑斓,五颜六色)
见过各种颜色的蝴蝶吗?想看看吗?(媒体演示)
上下飞舞:
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谁能做做动作?
像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
师:蝴蝶和花瓣哪里像呀?
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师:五彩缤纷的蝴蝶像撒下的花瓣那样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多迷人呀!
师:请小朋友们边读边想象,还可以配上动作。把你刚才体会到的迷人景色朗读出来,还可以配上动作。
指名交流,评议。
师:哪些地方念得特别好?
小结:读到这里,你觉得又好多种蝴蝶的山谷美不美呀?黄蝴蝶的山谷的景色呢?
所以书上一开始说——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引读:有的山谷里——,有的山谷里——。
师:小朋友们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练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和大批中外游客,都被吸引到这里。小蝴蝶们。你们打算如何欢迎客人呀?
师:真是一群好客的小精灵!
师:自由读读课文,找找,哪些词语说明蝴蝶们非常好客?(立刻,团团围住)
三、拓展,延伸
师:台湾的蝴蝶谷如此迷人,蝴蝶又如此好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想亲自去看看)
师:很遗憾,现在台湾和祖国大陆还没有统一。我们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归,这样,我们就可以亲自到台湾的蝴蝶谷走一走,看一看了。
不过,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图片,说不定,你会发现,有的山谷里还有更迷人的景色呢!各小组把你们收集的资料办一张小报,到时候,可以作为我们去台湾旅游的指导手册呢!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季、景
2、指名读
3、说说这两个字的共同点
4、师范写,生描红
分与合备课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红、黄、蓝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这三种颜色相互调和可变化出橙、绿、紫色来。
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会巧妙地运用三原色。
二、活动准备:
1、大故事书1本
2、红、黄、蓝色片 每人一份
3、红、黄、蓝的颜料 每人一份
4、宣纸 每人一份 5、清水 3杯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故事书教师讲《会变颜色的小兔子》的故事。
1、故事内容:
小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小红、一个叫小黄、另外一个叫小蓝。这三个孩子都特别淘气,有一天,它们和妈妈一起到熊猫叔叔的染坊去玩。小红不小心摔到了黄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红:“你是谁?”小红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红呀。”可是妈妈不相信;小黄摔到了蓝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黄:“你是谁?”小黄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黄呀。”可是妈妈不相信;小蓝摔到了红色的染缸里去了,等到它爬出来的时候,兔妈妈问小蓝:“你是谁?”小蓝一听着急地说:“妈妈,我是小蓝呀。”可是妈妈也不相信。
2、教师提问: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红、小黄和小蓝来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吧!
3、带着问题,引出下一个实验的环节。
(二)小实验:红黄蓝的奥妙
1、发给幼儿红、黄、蓝的色片,让幼儿进行实验。
a、红色和黄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橙色)
b、黄色和蓝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绿色)
c、蓝色和红色的色片重叠在一起,观察一下会变成什么颜色?(紫色)
2、老师通过利用清水和红、黄、蓝三色的颜料,对幼儿进行a、b、c项实验进行检验,引发幼儿对颜色的突然变化产生兴趣。
3、通过实验让幼儿解答故事最后的疑问:
a、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红来?(因为小红变成了橙色)
b、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黄来?(因为小红变成了绿色)
c、为什么妈妈会认不出小蓝来?(因为小红变成了紫色)
(三)美劳:漂亮的小手帕
1、教师演示:将方形的宣纸(生宣),对角折两次把它折成三角形。把宣纸的三个角分别成在红、黄、蓝色的`小盘子里浸泡一会儿,让三种颜色互相渲染在一起,在两种颜色的交界处形成另成一种颜色,即橙、绿、紫色,然后把它轻轻的打开,就变成漂亮的小手帕了。
2、发给幼儿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四)结束部份。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认识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它们可以变化出很多漂亮的颜色来,我们还制作了很好看的小手帕,回家以后,教爸爸妈妈来做好吗?
分与合备课教案篇6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平方分米
读作: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平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
平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中国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分与合备课教案篇7
?散步》
?学习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
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方法】
品读感悟法 讨论对话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预习案】
1、 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 ) 一shà( )间 chāi( )散 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你就背( )着我 我背( )上的 嫩( )芽
(2)、理解词义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3)、根据原文填空
a、母亲 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b、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c、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d、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有的浓,有的淡;
e、小家伙突然 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f、我的母亲 高大, 很瘦, 不算重;儿子 很
胖, 幼小, 也轻。但我和都是 ,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