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里的教案5篇
在教学中,分享彼此的教案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案的有效撰写是提升课堂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池塘里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池塘里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在一定情景环境中积极自主地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制作与构建,发展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池塘场景:用大型积木围成椭圆形的池塘。
2、各种废旧材料:如一次性杯子、盘子、废纸、瓶子、盒子、蟹壳等。
3、自制捕捞工具若干。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1) 进场: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小池塘。(老师带幼儿绕池塘走一圈并围池塘坐下来。)
师: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池塘怎么了呀?
你喜欢这样的池塘吗?这是谁的池塘呀?
闭上眼睛听,是谁来了?
(2) 情景表演:老爷爷:唉,别人的池塘里有好多的东西,可是我的池塘里什么都没有?急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
(3) 讨论:如何帮助老爷爷?
师:原来这是老爷爷的小池塘啊,那我们帮老爷爷想一想,小池塘里应该有些什么呢?
那我们怎样老爷爷呢?
2、使用废旧物品制作和构建。
(1) 师:刚才小朋友说可以做一些小鱼、小虾送给老爷爷,这真是一个好办法,那我 们可以用哪些来做呢?
小朋友真聪明,这里有许多的废旧材料,就请你用这些东西来做成小鱼、小虾、螃蟹、小乌龟等,送给老爷爷,好吗?让我们赶快动手吧。
(2) 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或合作制作“小池塘里的生物”(播放音乐)
3、利用各种工具捕捞。
(1) 师:让我们把我们做好的东西,悄悄放到池塘里吧,给老爷爷一个惊喜?
(2) 情景表演:老爷爷从远处走来,看到小池塘里装满了小鱼、小虾、小螃蟹等,既高兴又新奇:“咦!这些小鱼小虾都是谁做的呀?”“这些都是用什么做的呀?”
“小朋友真聪明,原来那些没用的东西还能做出这么多的东西,真能干!”
(3) 音乐律动。
师:这些小鱼小虾、小螃蟹、小乌龟在老爷爷的池塘里会怎样?
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好吗?
(4) 用各种捕捞工具捕捞鱼虾。
师:呀,现在小鱼小虾、小螃蟹呀都长大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捉上来呢?
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工具,让我们来试试,帮老爷爷把鱼虾都捉上来吧。
(5) 播放音乐,幼儿自由捞鱼。
师:我们一起帮老爷爷把这些鱼虾送回家吧。(离场)
池塘里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中快乐的小青蛙。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相关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歌曲录音快乐的小青蛙。
活动过程:
一、进入小池塘,伴随着乐曲,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春天到啦,池塘里的水变暖和了,游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呀?
二、听赏与感受歌曲旋律、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并随节奏表达,小青蛙在唱什么呀?
咕呱呱呱,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唱,进行音乐节奏练习)
三、欣赏音乐课件快乐的小青蛙,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快乐情绪
小青蛙真快乐啊,它们的歌唱得真好听,舞蹈跳得真快乐,让我们和小青蛙一起来唱唱跳跳吧!
四、音乐游戏好朋友,愉快地唱唱跳跳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
池塘里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理解歌词,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唱准切分音符,感受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图谱、ppt。
【活动过程】
一、小青蛙导入。
1、幼儿扮演小青蛙“呱呱呱”入场。(ppt呈现池塘场景)
师:小青蛙们看,这是哪里啊?
2、师:池塘里的小青蛙玩得很开心,还唱起了歌。请你仔细听听,小青蛙唱了些什么?
二、理解歌曲。
(一)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歌曲。
2、提问: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咕呱)
3、师:对了,小青蛙是用“咕呱”的声音唱歌的!它唱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二)难点“节奏”。
1、出示“咕呱呱呱”叫声部分的节奏,教师示范唱节奏。
2、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小青蛙的(屈老师)叫声。
难点:叫声不同;节奏不同;节奏中的切分音符。
解决策略:图谱。
3、师:我们一起来学小青蛙唱一唱吧。(唱准节奏)
(三)歌词理解。
1、小青蛙在池塘里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们再来听听歌曲里怎么唱的?
2、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3、师:歌曲里是怎么唱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一起唱一唱。
重点:理解、记忆歌词。
难点:切分音符。
解决策略:图谱、范唱比较。
三、完整演唱。
1、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池塘里的小青蛙》。
完整演唱第一遍。
2、“你觉得哪里有些难?”或者“这里是怎样唱的?”进一步解决歌唱中的难点:切分音符。
完整演唱第二遍。(唱准切分音符)
3、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得这么开心,它的歌声应该也是怎样的?(开心、快乐)
我们用开心的声音唱出池塘里小青蛙的'快乐。
完整演唱第三遍。(愉快的声音演唱)
4、我们也来学小青蛙,一起唱唱小青蛙的歌。(视时间而定)
完整演唱第四遍。(加动作演唱)
5、小结: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帮助庄稼消灭了害虫,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池塘里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黄梅戏,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2、学会哼唱黄梅戏的曲调,能大胆地把诗歌改成黄梅戏进行演唱。
3、喜欢黄梅戏,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谁料皇榜中状元》视频、伴奏。
2、幼儿已学会儿歌《我家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欣赏《谁料皇榜中状元》,初步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教师:你们喜欢看表演吗?今天我带来一段好看的表演。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表演?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刚才这个演员是怎么唱的?
(二)学唱黄梅戏曲调,能跟着旋律哼唱。
1、跟着视频学一学黄梅戏的曲调。
教师:她表演得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一唱吧!
2、能用"啦"来哼唱黄梅戏。
(三)用黄梅戏的曲调演唱诗歌:《我家小池塘》
1、回忆诗歌,尝试改编。
教师:黄梅戏真好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诗歌来编吗?
(1)复习诗歌,能跟着图谱有节奏的朗诵。
(2)尝试改编。
教师:这首诗歌真美,你能把它唱成黄梅戏吗?我们来试试。
2、大胆演唱《我家小池塘》
(1)幼儿尝试学唱。
(2)教师范唱。
(3)完整学唱。
(4)难点练习。
(5)大方表演。
教师:嗯,真像小演员,我们再表演给客人老师看看。
(四)提出要求,结束活动。
教师:客人老师给我们鼓掌,高兴吗?这首诗歌《我家小池塘》还有两段呢,我们回去以后把它唱给更多的人听。
活动延伸
区角游戏:演出戏服,能在表演区自主表演。
家园合作:与父母一起搜集各种戏曲,了解的戏曲文化。
池塘里的教案篇5
年级:一年级
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齐唱曲《闻着荷花的香气》。
2、学唱歌曲《爱唱什么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闻着荷花的香气》,让学生在动作参与中进一步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初步学会从大自然中发现美。
2、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爱唱什么歌》;并通过歌词创编活动促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材分析:本课所涉及到的欣赏曲《闻着荷花的香气》是一首曲调清新、优美的儿童歌曲,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们来到开满荷花的池塘边,被美丽的荷花所吸引,想变成蝴蝶、蜻蜓、大金鱼流连于其间的情景,《爱唱什么歌》则用象声词生动地刻画出了相关的小动物的形象,;两首乐曲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里发现美,学会再现美、创造美。
重点、难点:感受并用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创编顺畅的、与曲谱相吻合的歌词。
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生性活泼、好动。这节课中的“荷塘”“蝴蝶”“蜻蜓”“金鱼”“青蛙”“蜜蜂”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根据这一特点在本课教学中应尽量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氛围,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尽情地动,大胆、自信的创编,通过活动切实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各种头饰。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展示有关夏日的图片。(引领学生走进夏天)
2、欣赏儿童齐唱曲《闻着荷花的香气》
a、导语:夏天,我们可以吃到甜甜的西瓜、美味的冰淇凌,女同学还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你们喜欢夏天吗?
b、多媒体展示荷塘并播放《闻着荷花的香气》音乐
教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夏天的荷塘边看一看。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初听《闻着荷花的香气》)
c、跟着音乐做律动。
教师:池塘边的景色如此美丽,老师真想扮演成柳树姑娘在池塘边梳着长长头发,小朋友们你们都想扮演什么呢?
d、戴上蝴蝶、蜻蜓、金鱼头饰,随音乐做动作。
(学生自由回答后选择头饰)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流连于夏日荷塘的美丽情景,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唱歌曲《爱唱什么歌》
a、多媒体播放《爱唱什么歌》
导语:池塘边不光有会跳舞的舞蹈家还有歌唱家呢?听!谁在唱歌?
(生初听歌曲)
b、再听音乐
教师:他们都唱了些什么?(生回答)
c、多媒体出示谱例。跟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d、跟音乐轻声哼唱。
e、师范唱。
f、师生随钢琴接龙唱。(师唱前一句生唱后一句,唱完后再进行交换)
g、跟琴完整地唱一遍。
4、歌表演。
a、小组合作为《爱唱什么歌》创编动作
教师:同学们唱得不错!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美了!你们会怎样来扮演青蛙和蜜蜂呢?老师放音乐,你们小组讨论一下。(生讨论创编动作)
b、个别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用优美、亲切的声音,和着音乐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5、歌词创编。
a、导语:小朋友们,在大自然里除了小青蛙、小蜜蜂会唱歌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它们都会唱些什么呢?
b、学生进行自由创编。(对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随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以鼓励为主)
c、将创编得较好的歌词推荐给全班的同学唱一唱。
6、教师小结。
转眼间天色已经晚了,看!小萤火虫都出来了。咱们也该回家了!(多媒体播放《萤火虫》,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