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娃娃音乐教案6篇

时间:2025-02-19 13:53:03 分类:年工作计划

想要确保教案的有效实施,教师需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娃娃音乐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山娃娃音乐教案6篇

山娃娃音乐教案篇1

教材分析:

青岛的孩子大都对大海情有独钟,有在海边踏浪、戏水的体验。本次活动选择乐曲《赶海的小姑娘》,通过音乐欣赏这一艺术形式,引导幼儿表现出与小浪花嬉戏的亲呢、欢乐场面。乐曲为两段式结构,旋律欢快活泼。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倾听音乐,充分感受乐曲a段的欢快、b段的抒情,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与浪花嬉戏的情景,引导幼儿体验娃娃踏浪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两段式结构的特点,感受乐曲欢快、优美的音乐情绪。

2.能运用身体动作自由表现浪花和娃娃相互问好、交朋友、做游戏等情节。

3.乐于与老师、同伴共同游戏,尽情表达浪花与娃娃互相嬉戏的愉快心情。活动准备:

1.活动前指导幼儿学会儿歌《娃娃与浪花》,在生活活动中播放《赶海的小姑娘》,帮助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娃娃踏浪的图片,浪花的头饰若干。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朗通儿歌《娃娃与浪花》,将幼儿带人活动情境。

2、引导幼儿欧赏乐曲《赶海的小姑娘》,感受乐曲跳跃、优美的音乐情绪。

(1)请幼儿聆听乐曲前奏中的海浪声,展开合理想象。教师介绍乐曲的名字帮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描写小姓姓与小浪花做游戏的乐曲。

(2)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自由交谈:娃娃与浪花在做什么游戏?

3.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乐、优美的音乐情绪,鼓励幼儿根据乐曲创编动作。

(1)播放a段乐曲(第1-16小节),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浪花与娃娃相互问好、做游戏的欢乐情景,感受这段乐曲欢快、跳跃的特点。

请幼儿讨论并创编小浪花起伏、娃娃与浪花打招呼、踏浪、戏水、亲吻浪花等动作,教师对幼儿创编的动作加以提升。例如:怎样和小浪花打招呼?小浪花会怎么做?怎样和浪花交朋友?

请幼儿再次欣赏a段乐曲,鼓励幼儿用动作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2)播放b段乐曲(第17-30小节),引导幼儿感受这段乐曲优美、抒情的特点,鼓励幼儿根据乐曲创编动作。

引导幼儿讨论娃娃在小浪花温暖的怀抱里悠闲,惬意地做着哪些事情(如划船、游水),用身体动作大胆表现,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加以提升。

请幼儿再次欣赏b段乐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娃娃与小浪花亲呢的场面。

4.请幼儿完整倾听乐曲,体验娃娃与浪花嬉戏的愉快心情

(1)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表现娃娃与浪花游戏的情景。

(2)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浪花与娃娃进行游戏,结合幼儿的动作表现,教师给予适时指导。

(3)开展“分角色表演”游戏:一半幼儿戴浪花头饰扮演小浪花,一半幼儿扮演赶海的娃娃。幼儿可互换角色多次游戏。

5.在乐曲声中引导幼儿与大海道别,自然结束活动。

附娃娃与浪花

小浪花,真调皮;小姓姓,真淘气;大海边上做游戏。

山娃娃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模拟声音、打击乐器等。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角色特点,尝试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并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不同种类的乐器若干、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1.听音乐歌曲做鸭宝宝动作找位置坐好

师:我的鸭宝宝今天我们一起和森林里的小动物去做游戏。

2.找到位置后安下

二、学习音乐节奏故事《小老鼠和狮子》

1.了解故事名称

师:我们一起看看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出示课件1-2)讲的是谁的故事啊?

幼:看课件的名称念出本篇故事的名字。

师:带者小朋友一起看课件1-2,并提问:“你们看见在森林里面都有什么动物啊?

幼:马、小鸟、鸭子、狮子

师:你们谁注意到狮子是怎么到森林里的吗?(咚---咚)那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跑走的呢?

出示准备的节奏图谱,并把小动物出场和离开的声音节奏型做一个总结,教幼儿在边模仿动物叫声的同时学习这些相应的节奏型。(用听、拍的形式逐步学习)

幼:按照故事中的动物角色,模仿动物的脚步声等。

师:你们表演的真好,我们在来看看吓跑了小动物的狮子会怎么样?(出示课件3-4)提问:狮子高兴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谁来救它的?怎么救的呢?

幼:回答故事发展中的答案。

师:(出示课件5)提问:获救的狮子他明白些什么道理?

幼:不管自己多也要和小动物成为朋友。

2.学习节奏型并做音乐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音乐游戏,这里有几种乐器,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一样乐器,在拿的时候小乐器是没声音的,回到座位以后你们就可以敲一下,听听他们的声音和刚刚故事礼貌什么小动物的脚步声、叫声、飞的声音很相似。听出来后举手告诉我。

师:请小朋友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来表示小动物的`叫声。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刚刚说的对不对哦!(出示课件6并一一对照小朋友刚刚回答的在多媒体课件上面操作来验证一下)

师:你们看看在这下面的节奏型和刚刚我们学习的动物叫声一样呢?在幼儿回答出问题后请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把这个节奏型唱一般,并提醒幼儿要把自己说出的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与节奏型相符。(每回答一个小朋友都他在电脑上面操作进行验证)

3.给音乐节奏故事里的动物配乐。

师:请小朋友在对照屏幕上面的乐器和相应的节奏型练习,给下一步做铺垫。

师:现在,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乐器了,拿好手中的乐器我们一起给故事中的那几个小动物配音好不好?(让幼儿拿着自己选择的乐器和小动物相应的节奏型给课件中的小动物配音)

4.结束部分

师:我们现在拿着我们的乐器给班级其他小朋友表演一下好吗?

4、幼儿园泥娃娃音乐礁

幼儿园泥娃娃音乐礁: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助他人的快乐。

3、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4、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幼儿园泥娃娃音乐礁:活动准备

1、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2、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3、教具泥娃娃课件ppt

山娃娃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旋律。

2、尝试自编舞蹈动作,学会跳圆圈舞,体验创造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玩具洋娃娃和小熊,歌曲音频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流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

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新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

大家喜欢我吗?)出示小熊:(你们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别看我长的笨头笨脑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错哦!大家欢迎我吗?)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还会唱歌呢?请听——)

三、学唱歌曲

1、集体欣赏:(播放歌曲)我们来听听洋娃娃是怎样唱的?

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个别交流:洋娃娃唱的好吗?你听后有什么感觉?(很活泼...........这段快乐的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的怎样唱的?

幼儿泛讲歌词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句子总结幼儿回答。

3、"现在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歌词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按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念歌词。

4、这其实是一首外国儿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现在我们跟着洋娃娃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让小熊评价)集体跟着琴来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错,不过能不能唱的再好点呢?

师:小熊鼓励我们再唱的好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们一定要让小熊满意哦!(再次演唱)

四、想象创编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会跳吗?

2、创编: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教师进行引导,提示。

3、个别交流:教师请表演好的幼儿来表演,其余幼儿模仿表演。

4、请全体幼儿来表演。

五、跳圆圈舞

1、师:我们用刚才编好的动作,重新再来跳一遍好吗?

2、请好的幼儿来表演跳圆圈舞,其余幼儿观看、模仿(先个别再集体)

3、集体表演圆圈舞,教师加入其中。

六、听音乐跳出活动室。

山娃娃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活泼整齐地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随着音乐边唱边做律动,感受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3、能够用响板和铃鼓为歌曲伴奏,在和小伙伴的表演中学会合作和交流,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衬词的演唱。

2、多声部的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铃鼓、响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铃鼓

1、教师:“在音乐课中咱们都认识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回答

2、教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他的声音和哪种打击乐器很像?”教师拍铃鼓,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回答。

3、出示铃鼓,学生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

4、 4人小组玩一玩铃鼓,从右往左传,每人来研究一下可以怎样演奏?

5、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铃鼓有两种演奏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出示两种图标,“这里有两种图标,你来猜猜第一种演奏方法可以用哪种图标表示?为什么?”学生回答。

6、出示节奏谱,“请你看着节奏小火车来演奏。速度是…”

7、我们来配上一段音乐

二、学唱歌曲

1、律动《彝家娃娃真幸福》

①“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请你根据这些小朋友的服饰和舞蹈来猜一猜她们来自哪个民族。”

②观看视频并交流

③“彝族人身上带的银饰品能发出清脆的声响,所以他们的舞蹈中喜欢抖动肩膀,我们来照镜子。”教师带领学生做动作。

2、整体感知

①“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读一读。”

②第一次聆听范唱,边听边拍手。你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

③第二次聆听范唱,出示歌词,“你听到最多的词是什么?”

3、学唱衬词

①“啊哩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边有节奏的念歌词一边思考。”

②教师打响板,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念词。第一遍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第二遍,学生边念边拍手、拍腿。

③教师介绍衬词:“表现彝族人民快乐的心情,所以我们念的时候声音要怎样呢?”请个别学生念一念,然后全体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和老师接龙。

④“这4句啊哩哩,唱起来它的'旋律是一样的吗?边听边思考。”出示图谱,教师演唱,在“啊哩哩”处做柯达伊手势。

⑤学生听完后回答

⑥出示音名,带领学生边做手势边唱。

⑦师生接口唱音名

⑧师生接口唱歌词

4、学习第一段歌词

①跟着老师的钢琴唱一唱第一段歌词

②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纠正乐句,注意声音的轻巧。

5、自学第二段歌词

①第二段歌词相信你能自己学会,老师在钢琴上给你第一句旋律,然后唱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② “谁有自信唱给大家听听?”请几个学生单独演唱,评出自学小明星。

③集体演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

①跟钢琴完整演唱

②出示响板,边唱边打节拍。跟伴奏演唱。

三、合作表演

①学生打响板演唱,老师用铃鼓伴奏。

②“彝族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咱们也来过一个热闹的火把节,像彝族人那样载歌载舞。”想演奏铃鼓的小朋友到这儿来,想演奏响板的小朋友到这儿来,舞蹈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咱们不仅要演奏的好,舞姿优美还要注意别忘了演唱哦,这才叫载歌载舞呢。

③教师小结:“今天咱们学着彝族人过了一次火把节,你们玩儿的开心吗?回去后把我们学的歌曲唱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好朋友听,把这美妙的音乐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吗?”

山娃娃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关心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师:

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 "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山娃娃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改变泥片造型、联想与创作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制陶的乐趣。

2、学习运用捏压、团圆、盘绕等方法,胆表现构想。

活动准备:

1、泥片若干(朱泥、紫泥、黑泥、白泥多种或任取一种)。

2、工具:竹签刀、葫芦锥、鱼鳞刀、泥工板、湿抹布。

3、布置“泥片造型”展示区。

4、已初步掌握捏压、团圆、盘绕等简单技能,了解工具的用法。

活动过程:

1、玩泥片(操作、探索):

2、师:瞧,这里有许多泥片,请你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玩一玩,泥片可以怎么玩?(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片,或卷或围拢或切,感受泥性,注意泥片造型的变化)

3、泥片畅想(引导、联想):

(1)师小结:你们真棒!把泥片一会儿变成卷,一会儿切成条;一会儿竖起来;一会儿躺下来,真像变魔术!你们会把这些泥片,变成小动物、小植物和其它有趣的小东西吗?

(2)幼儿讨论:你想把泥片变成什么?

(3)边看泥片造型,边引导幼儿联想:

①整片泥平着放,可以做成什么?

②泥片竖起来,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

③卷卷的泥片像什么?添上些什么更像呢?

4、泥片造型:(创作、表现)

(1)介绍工具,引导幼儿说出工具用途。

竹签刀切泥、鳞刀刻花,葫芦锥按孔。

(2)提出要求:胆做、试着做与别人不同的.小东西。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制陶方法。

5、泥片展览(展示、体验):

(1)在“泥片造型”展示区展览幼儿的作品。

(2)不同形式的评价与展示:

①幼儿分散相互交流。

②取一两件作品,让幼儿猜猜制作的是什么。

③在集体中,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山娃娃音乐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