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洗手教案7篇
在教案中加入反思日志,可以帮助教师回顾课堂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教案中要融入社会实践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洗手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洗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2、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
3、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洗手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看看自己的'小手。
1、老师的手干净吗?(不干净,手上有粉笔灰。)手脏了怎么办?(应洗手。)
2、小朋友动动小脑筋,怎样才能把脏手洗干净?启发幼儿说说洗手的顺序、方法。
二、出示挂图,介绍洗手的顺序。
1、先把小袖子卷起来,打开水笼头淋湿小手;然后抹上肥皂,搓一搓手,再把手上肥皂冲干净,关上水笼头,用毛巾把手擦干,放下衣袖。
三、教师示范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1、卷袖子。袖口一层一层向上卷或把袖子向上拉。边示范边问幼儿,为什么要卷袖子呢?
2、抹肥皂,搓手。卷好袖子后,将手浸在水中,然后再抹上肥皂,两只手心相对搓,手背搓,五指分开叉搓,然后把手上肥皂洗干净,一、二、三、轻轻甩三下,最后用毛巾擦干手,放下袖子,手就洗干净了。
3、提问:我们在一天中,还有什么时候要洗手呢?启发幼儿说出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时要洗手。教育幼儿不要用衣服擦手,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四、洗一洗。
1、请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带领幼儿学念儿歌《洗手》。
幼儿洗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愿意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三块小毛巾,三块香皂,三个脸盆。
2、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吸铁石。
经验准备:
在一日活动中,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上了美术课,你们画的画都很漂亮,给自己鼓鼓掌。
但是看看你们的小手怎么样呢?幼儿:很脏老师:小朋友们好幼儿:老师好老师:等会儿我们就要吃点心了,那么在吃点心前我们要干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洗手老师:对,那我们除了吃东西前要洗手,还有什么时候要洗手呀?
幼儿:上完厕所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洗手老师:嗯,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吗?
幼儿:因为手很脏老师:对,我们的手上有很多细菌,他们就像小虫子一样,在我们手上躲起来了,如果细菌不小心擦到眼睛里,眼睛会很痒,如果把细菌吃到肚子里,我们也有可能会肚子疼。所以在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我们要洗手。
2.基本部分老师:那你们平时是怎么洗手的?
幼儿:这样(洗手的动作)老师:请你上来试一试。
幼儿:好啦老师:嗯,那你先回到位置上吧。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了包子同学洗手,你们觉得她洗手洗干净了吗?
幼儿:洗干净了。
老师:嗯,那老师今天再教你们一种新的洗手方法,让你们的小手变得更干净。
(老师示范洗手)。
老师:那请你们仔细看老师怎么洗手哦。
老师:为什么你们的小手没有洗干净呢?因为你们没有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老师也来洗一下小手,你们睁大眼睛看看老师是怎么洗手的。老师刚刚是怎么洗手呢?你来说。
幼儿:你刚刚这样洗手。(搓手背的动作)老师:搓搓手背是吗?嗯,搓手背(贴图片)老师:搓搓手背,那你们跟老师一起学一下,搓搓手背。还有呢?还有什么方法洗手呢?
幼儿:还有这样洗手(动作措手腕)老师:这样是吗?搓手腕,你们也学习一下搓手腕,搓搓搓。还有呢?
幼儿:我看到了,还有这样搓大拇指。
老师:对,这样可以把大拇指上的细菌搓掉。还有呢?谁能一下子说出两个三个呀?
老师:你来说。
幼儿:这样。
老师:这样是什么?搓手心。还有呢?
幼儿:这个样子。
老师:这样是什么?搓指尖,把我们指甲里的细菌搓掉。
老师:还有这个是怎么洗的?(拿出剩下的图片)幼儿:这样子,(学习图片上的'动作)老师:对,这样搓能把我们关节上的细菌搓掉。还有呢?
我们经常搓的方法是什么?幼儿:搓手心老师:对。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搓手的方法。
老师:刚刚刚老师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那小朋友们,你们能按照图片上的方法来洗一下你们的小手,看看谁洗的最干净。(幼儿尝试洗手,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老师:两只手都要搓到哦。可以看看黑板上的图片来洗手。
幼儿:洗好了老师:洗的真干净,给自己鼓鼓掌。
老师:小朋友,你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那你们回家把这个本领教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幼儿:好老师:小朋友们再见!
幼儿洗手教案篇3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听故事,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 知道洗手的正确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巧虎生病了》。
2、巧虎的头饰。
3、洗手的顺序图。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图片:你们看这是谁呀?(巧虎)巧虎在干嘛(做运动)。
2、师:我们做运动,能锻炼身体,所以大家都很强壮。可是巧虎也锻炼身体,可它还是生病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巧虎生病了》。
(二)听故事《巧虎生病了》
1、师:巧虎怎么了?它为什么会生病呢?小结:手上有细菌,所以吃了东西肚子疼。
2、师:巧虎吃东西忘记了干什么?小结:吃东西前我们要记得洗手。
3、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洗手的,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幼儿洗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洗手》,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了解不洗手的危害,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洗手》
(2)一条脏毛巾。
活动过程:
一、帮助脏脏的小毛巾
1.出示脏脏的小毛巾,教师配音哭声。
小毛巾怎么啦?
幼儿自由猜测。
2.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把我擦脏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哭?
(2)怎样让小毛巾不哭呢?
(3)小手洗不干净,会怎么样?(让幼儿知道不洗手或手没洗干净的危害,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二、正确洗手方法
1.讨论洗手的方法。
怎样把小手洗干净?
2.配合教学挂图念儿歌《洗手》,幼儿欣赏。
3.幼儿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
三、什么时候要洗手
1.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呢?(饭前、便后、手弄得很脏的时候都需要洗手)
2.怎么能知道小手洗干净了没?(看、闻、摸等多种感官方式)
活动延伸:
督促幼儿吃东西前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附:洗手歌
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一搓。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也搓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再把水滴甩干净。
拿条小毛巾,小手擦干净。
活动反思:
活动对幼儿进行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始以一条脏毛巾的话题讨论方式进入活动主题,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鼓励幼儿自己来介绍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具体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语言,再加上有徒手练习的铺垫,先前进行个别的纠正和辅导,使得实际练习有条不紊的开展。让幼儿真切观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干净的真实过程,都学会了用正确方法洗手。
幼儿洗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体验洗东西的感觉。
2、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行为习惯。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
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谜底:手帕)
二、进行部分
1、了解手帕作用,师提问:
(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2)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3)谁来洗呢?
2、动手洗手帕 。
(1)教师:小朋友们都很能干,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我就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试着洗一洗小手绢。为了不让我们的袖子弄湿,我们要把我们的袖子卷一卷。
(2)想一想洗的时候你是怎么洗的?
(要求:尽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
(3)幼儿分组洗手绢。
重点:在幼儿洗手帕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幼儿体会搓、洗、拧、晒等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洗手绢的动作。
师:"让我们看一看哪个小朋友洗的最干净?他又是怎么洗的?"教师请幼儿表演洗手绢的动作,如搓一搓、拧一拧、摆一摆等动作。
4、教师和幼儿一同洗手帕,感受洗手帕带来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洗手绢的本领,而且还把它变成了漂亮的舞蹈,你们真是太棒了,刚才小手绢告诉老师,它想到外边晒太阳,这样它会更干净更卫生,让我们带着小手绢到外边晒太阳吧。
教学反思:
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幼儿洗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
活动准备:
1.课件《不爱干净的小老鼠》、《示范洗手》、《洗手歌》。
2.一个小老鼠手偶,幼儿每人一个洗手盆、一块香皂、一个装水的瓶子
小班健康教案:我会洗手
活动过程:
一、集中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戏导入:出示小老鼠手偶,激发幼儿观看手偶表演的兴趣。
教师伴老鼠:“哎哟,哎哟,我的肚子疼死了。”
提问:小老鼠怎么了?它为什么肚子疼呀?
2.播放课件《不爱干净的小老鼠》,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1).小老鼠为什么会肚子疼啊?
2).小老鼠以后在吃东西前它应该怎样做,肚子就不会疼了?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上有许多的脏东西,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 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在什么时候还应该洗手呢?
小结:我们要在吃饭前,大小便后,手脏时一定要洗手。
二、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出示课件《示范洗手》,幼儿了解洗手的方法。
2.教师讲述并示范正确洗手的方法。
3.播放儿歌《洗手》,幼儿边说边模仿洗手的动作。
三、实际操作,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把你们的小手用水洗的干干净净的呢?”
2.幼儿伴随儿歌一边操作。
课外小结:
活动重点是教会小朋友们饭前便后都要洗手,养成好习惯。
幼儿洗手教案篇7
一、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刚入园,吃饭时,我请幼儿去洗手,他们会有各种理由不去洗,“我洗过手了,我在家里洗的。”“图书是干净的,不脏。”“衣服不脏,妈妈刚给我换的。”“玩具多漂亮呀,不脏。”当我告诉幼儿这些东西是脏的,洗干净的小手摸到它们也会变脏时,幼儿会听从我的建议去洗手,但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理由以后还会出现。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儿认为干净物品上的“脏”东西从隐蔽的状态显现在眼前,幼儿真正理解了“脏”的概念,才会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愿望,有效地转变自己的行为,养成爱洗手的习惯。
二、活动名称:
该不该洗手
三、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四、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湿毛巾;玩具、图书等物品。
2、刚刚洗过手,分三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五、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大班哥哥姐姐送来好吃的食物
师:你是哪个班的小朋友?到我们班有什么事吗?
大班幼儿: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给弟弟妹妹送晚点来了。我们吃晚点时,觉得幼儿园的晚点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还没有吃过,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点送来啦。
师: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给我们小弟弟小妹妹吃,我们应该说什么呀?(谢谢哥哥姐姐!)
2、请幼儿闻一闻晚点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好吃的的`愿望。引导幼儿商量吃的方法。提问:
1)哥哥姐姐送来的好吃的真香,谁想吃呀?请幼儿将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快点吃到呢?
3)小朋友现在能吃好吃的吗?为什么?
4)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3、小实验:它们干净吗
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
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现在谁愿意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引导幼儿将好吃的送给客人吃。
哥哥姐姐有好吃的东西,想着送给我们小弟弟妹妹吃,他们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