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生活活动教案6篇

时间:2024-12-15 10:53:01 分类:年工作计划

教案是教师备课时必须准备的重要文档,教师在准备充分的教案中,可以引入更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生活活动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6篇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时间、人物、地点及事件经过的线索,完整的讲述家乐福购物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2、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事先购物的经验,并拍有照片、录象

2、课件制作:讲述线索图(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经过、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开展谈话,导入活动

(出示家乐福标志)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家乐福是个什么地方?你们有没有去过家乐福?和谁一起去的?

前几天,老师也带小朋友去了家乐福,还在里面买了东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件事。

(二)明确讲述线索,引导大胆使用描述性词句。

1、提问: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应该说清楚哪些内容?

2、教师讲述线索,课件逐幅显示线索图:要说清一件事,要说出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经过、最后的心情。

3、逐幅讲述。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一些描述性词句。并引导幼儿重点讲购物的经过,引导重点: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又是怎样解决的?

(三)、引导幼儿按照线索完整讲述

1、请幼儿选择照片后

(1)几个幼儿结伴讲

(2)按照上面的线索完整的'讲

(3)要把买东西的过程讲的详细些。

2、幼儿自由结伴,开展讲述。

教师指导讲述重点

(1)拓展讲述的内容,引导使用描述性语??

(2)语言的完整性。

3、请个别幼儿讲讲。教师讲评重点:购物过程的丰富性、个性化及词句。

4、请幼儿讲给客人老师听。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活动准备:

芝麻糖、调羹、镜子、杯子、水、脸盆等。

活动流程:

请客吃芝麻糖 --〉送礼物照镜子 --〉讨论清洁牙齿的方法 --〉教师总结 --〉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尝试漱口--〉让老师看看谁的`牙齿最干??

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正确漱口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请客吃芝麻糖:过新年的时候,我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今天请你们吃好吗?(幼儿品尝芝麻糖)

2、送礼物,照镜子:我还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你们看看是什么?(镜子) 今天我们来照照嘴巴里面有什么?(牙齿)牙齿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发现牙齿上的黑芝麻)黑芝麻爬到牙齿上去了,牙齿变脏了,你有什么办法把黑芝麻从牙齿上赶走呢?

3、幼儿自由讨论清洁牙齿的方法。

4、教师总结:牙齿脏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办法,可是幼儿园里没有牙刷,就让我们来漱口吧。 5、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1)教师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请个别幼儿听口令做动作。 集体听口令做动作。

6、漱口:幼儿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脸盆里。

7、让客人老师看看谁的牙齿最干净。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牛奶,豆奶及各种水果、点心的名称和营养,懂得它们对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学习评价记录自己的行为,培养初步的.自我评价的能力。

3.能细致观察,做事积极主动。

活动准备

加餐情况评价表若干张,辟一空间为加餐区(只能同时容纳8个孩子)。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记录“加餐情况自我评价表”

先让幼儿讨论,最后达成共识:(1)按时吃完,不掉渣渣,不挑食,能主动收拾餐具的用“☆”表示。(2)需要别人提醒,不主动,掉渣渣,但也能吃完的,用“△”表示。(3)挑食,不按时吃完的,用“○”表示。(4)自己的名字自己写,每天还要写上日期,画上加餐的食品,笔的颜色自己选。

2.张贴表格

(1)启发幼儿讨论表格应贴到哪儿,最后达成共识:将表贴到一面墙上,大家可随时观看。

(2)幼儿贴表格,教师指导幼儿将表格贴平整。

3.引导幼儿评价记录自己的加餐情况

(1)分发加餐:教师协助值日生把加餐放在“加餐区”中。

(2)值日生分别通知正在区角活动的幼儿开始加餐。

(3)孩子们陆续盥洗后加餐。

(4)自己评价记录加餐情况,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记录是否和表现一致,指导幼儿正确评价记录。

4.讲评

全部加餐完毕后组织幼儿观看“评价表”,讨论谁记录得最真实。教师重新把“☆”“△”“○”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强调一遍,鼓励幼儿按规则实事求是地记录。

活动延伸

每周进行一次总评,看谁得的“☆”多,奖励给孩子一张红五星粘贴以示鼓励。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清楚的讲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能与同伴合作,大胆想象,设计生活小区。

3、初步培养幼儿爱家园的情感,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准备:

1、课前已对小区作过调查,了解小区内的设施。

2、有关生活小区的录像。半成品材料若干份。

3、各种盒子、双面胶、固体胶、纸、橡皮泥、树枝、剪刀等。

活动流程:

观看生活小区的录像-------介绍自己的生活小区----------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活动过程:

一、观看生活小区的录像

师引导:小朋友,最近我们对身边的小区很感兴趣,收集了很多的资料,我和你们一样,还拍摄了些我们蓬莱的小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老师和小朋友们边看录像边自由地聊聊。

2、请若干个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我们蓬莱有这么多的小区,有老一些的小区,有新建的小区,蓬莱的变化真是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美了,我知道你们也有自己生活的小区,而且还做了调查,有了好多的发现,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介绍自己的生活小区

1、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对生活小区的新发现。(幼儿自由说)

2、说说喜欢自己小区的理由。

3、老师随机的贴上喜欢的标记,如:绿化很好,贴上花草绿树的绿化标记。

4、小结: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喜欢自己的生活小区的理由,是呀,小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整洁、漂亮的环境,还有各种便利的服务。如:儿童乐园、健身中心、超市等,可以使我们生活的.更美好。

三、小组合作:设计生活小区

引导幼儿: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看看每一组上有很多的材料,如房子、树木、花草等,呆会我们小朋友分组商量一下,怎样在这张在图纸上设计我们喜欢的生活小区。等会儿,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介绍一下设计的生活小区。

1、幼儿分组合作。

2、老师重点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和了解幼儿的想法。

四、分享交流

1、各组说说自己设计生活小区的想法,为自己的小区做宣传。

2、讨论如何做个文明小公民爱护小区。

3、集中交流,老师引导、帮助幼儿理出几条文明小公民公约。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用准确的语言清楚地说出身边物品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喜欢它的原因。

2.引导幼儿说话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在集体中能耐心仔细地倾听别人的谈话。

3.使幼儿能针对教师的提问,围绕话题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见解,培养语言交往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4.通过收集物品,培养幼儿好问、爱思考的习惯及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

5.通过小小设计师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物品:电子打火机、电动剃须刀、微型冷热风机、按摩器、对讲机、磨刀器、瓜子夹、电动粉碎机、切冰刀、自动铅笔盒、新型牙签座、净烟器、声控玩具、来电显示电话机、微型应急灯、溜冰鞋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基本了解自己所带物品的名称、外形特征、用途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激起幼儿谈话的欲望。

1.教师将带来的物品放在一张桌上,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有的很好玩,有的外形奇特,有的用途很广,激起幼儿愿意介绍自己物品和倾听别人介绍物品的欲望。

2.教师用提问的形式引出谈话话题:“你们带来的物品叫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要求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参与指导幼儿的讨论,及时引导幼儿的谈话方向,将话题集中在“物品”上。

(二)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表达讨论出的结果,并展示实物。

1.请在小组谈话中谈得较好的幼儿,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不同物品。要求幼儿说清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

2.引导幼儿清晰地把各自带来的不同物品一一介绍给大家。当幼儿介绍发生困难或介绍不全面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帮助幼儿补充内容,使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准确地介绍。此时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介绍。

(三)幼儿集体谈论所带物品的用途,引导幼儿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进行谈论。

1.教师提问,拓展话题:“你们喜欢带来的物品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第一称的方法介绍自己的物品,教师示范:“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件物品,看,是一双漂亮的溜冰鞋。”教师一边摆弄溜冰鞋,一边介绍,“我的名字叫溜冰鞋,别看我的样子与普通球鞋一模一样,但是我的作用比普通球鞋大多了。因为我的鞋底下面有两个可活动的轮子,要溜冰时就把轮子伸出来,不溜时,可把轮子缩回去,可方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吗?”根据教师的提示,幼儿一边演示实物一边“自我介绍”。教师注意倾听,补充和纠正幼儿的谈话内容。

(四)幼儿介绍其他的不同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物品。如家中有的,在商店或别人家里看到的等等。教师提醒幼儿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谈话,态度要自然大方。

(五)表扬讲述清晰、有进步的幼儿,但也要启发讲述能力差、热情低的.幼儿,激发他们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话的欲望。刚才小朋友都展示了自己带来的物品,它也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对于刚才的谈论教师给予小结)但我们身边的物品是不是就已经很好了呢?如果让我们小朋友来设计的话,你们会怎样设计得更好、用途更广呢?幼儿自由谈论,教师参与活动并适时指导。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把自己的设想大胆地说出来,教师应给予肯定。

(六)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设计新物品的兴趣。

(七)教师总结,鼓励想像丰富、有创意的幼儿,并激发他们长大后把自己设计的新物品生产出来的欲望。

(八)各领域渗透:艺术:主题画《新物品》。科学:认识新物品。

生活中渗透:找找身边的新物品。

环境中渗透:摆放各种新物品,供幼儿观察和操作。

家庭中渗透:与家长共同挑家用电器等物品的毛病,并认识新物品。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在新学期,孩子们都升入了大班,在主题 “我是中国人”中,幼儿了解了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了不起的人和事,古代中国人的许多发明,沿袭至今,亘古不衰,让中国人世世代代引以为傲。孩子们升入大班后,筷子的使用成了幼儿午餐时候的最大变化,筷子也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新教材“生活活动”中第一个目标指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第一个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就是要学会使用筷子。二期课改强调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中实现,所以让幼儿学用筷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学做事的过程中积累生活自理的经验,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正是我园园本化课程研究的内容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午餐中使用筷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文明的情况:如使用筷子时有咬筷子的现象,吃饭时筷子没有对齐,饭菜加不上来;筷子摆放不够规则等等。根据发现的情况我们结合主题开展有关筷子的系列活动,如结合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开展“有趣的筷子”让幼儿认识筷子,对筷子产生兴趣,利用比赛的形式练习使用筷子的熟练程度。本次活动是系列活动之二“文明用筷”,根据幼儿午餐用筷出现的一些问题,讨论如何文明使用筷子,并且尝试记录文明用筷的规则,成为标识化的环境,督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内容与要求:

1、知道午餐时文明用筷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并尝试记录午餐用筷规则。

2、体验文明用筷的好处。

重难点:

重点:知道午餐时文明用筷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

难点:尝试记录午餐时使用筷子的一些规则。

环境与材料创设:ppt、筷子、纸、笔、背景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筷子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筷子有什么用途?

2、小结: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发明了筷子。升入大班以后,每次吃午饭,筷子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是我们的好朋友,给我们夹起好吃的饭菜,筷子可以让我们的手更灵巧,大脑变得更聪明。

二、交流讨论

1、筷子有这么大的本领,吃饭时我们用筷子来做什么?(夹饭菜、收垃圾)

2、在用筷子夹饭菜、收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筷子要对齐)

3、现在我要把它记录下来。怎样画才是对齐啊?(上下一样长)

4、小结:“小筷子,对整齐,夹起饭菜快快吃。”

5、吃饭时,筷子除了要对整齐的吃,还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进行引导)

指导一:值日生分筷子。

1)出示值日生的图片,提问:这是谁?午餐的时候她做什么工作?(发筷子)

2)谁来当值日生,试试看,你是怎样发筷子的?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幼儿改正发现的问题)

4)小结:“值日生,分筷子,头脚对齐摆放好”

5)如果我要记录下来的话,我要怎么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6)小结:所以我们在记录的时候要想好要画些什么?还要画的简单,桌子只要用正方形来表示就可以了,要简单、能看的懂、速度快。

指导二:不咬筷子尖

1)用筷子还需要注意什么?

2)出示被咬过的.筷子,这根筷子怎么了?

3)小结:“小朋友,本领大,牙齿不咬筷子尖”

4)不咬筷子尖要怎么记录?

指导三:筷子不乱放(重点指导记录)

1)出示图片:他们的筷子在干什么?(乱放)这样做对吗?

2)小结:原来筷子不能到处乱放。“吃好饭,要喝汤,筷子整齐放桌上”。

3)这个要记录的话,你要怎么记录?

4)记住哦,这个留着一会儿你们自己记录。

指导四:收垃圾

1)刚刚我们说了筷子可以收垃圾,筷子尖对齐,垃圾放到碗里怎么画?

2)教师演示提醒幼儿如何记录。

3)吃好饭,捡垃圾,收好垃圾送回家。

6、刚刚我们讲到的午餐时用筷子需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儿歌小结)

7、遵守这些用筷子的规则,有什么好处?

小结:让我们吃饭的速度加快,成为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三、记录用筷子的规则

1、幼儿分组记录用筷子的规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要求:1)商量选择画一个规则

2)选一个人来画

3、记录展示。

活动延伸:将记录好的内容贴到相对应的背景环境中。

附:

儿歌:文明用筷

值日生,分筷子,头脚对齐摆放好;

小筷子,对整齐,夹起饭菜快快吃;

小朋友,本领大,牙齿不咬筷子尖;

吃好饭,要喝汤,筷子整齐放桌上;

用好餐,捡垃圾,收好垃圾送回家。

活动反思:

优势:活动的选材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主题背景下的一个活动。生活习惯是幼儿自我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吃饭的时候使用筷子出现的一些问题,于是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呈现,将自创儿歌与生活习惯相结合。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