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舞的教案8篇
每次写教案都是一个思考如何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堂进度的紧凑性和高效性,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草地舞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草地舞的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包括资料查询,课件准备等)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包括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检查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检查生字:
⑴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开火车读,领读
2、带着问题自由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出示课件)
2、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吗?
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叹号)
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5,“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6、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7、小结
四、书写指导
钓 拢
草地舞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如:盛开、玩耍、 一本正经等。
过程与方法:疏通课文线索,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用心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美,体验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难点
探究蒲公英“变色”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探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见过的草地会有哪些颜色?你见过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变色的草地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这《金色的草地》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
学生先自读,教师再示范读,强调重点字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导入中提出的问题:这片草地在一天之中变了几种颜色?为什么这片草地会变色?(这个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用心认真读课文,在第3自然段中找到答案,原来这片草地会变色,是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张开、合上导致的,花瓣张开时,草地变黄色,花瓣合拢时,草地变绿色。)
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呢?根据理解,来说说你的看法,从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神奇、会变色、带给我们快乐的草地……)
(2)二读课文
在初步感知到这片草地的神奇之后,学生伴随着配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在这片神奇的草地上,还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找到并朗读第2段,体会这片草地给作者童年时期带来的快乐。)想象一下,这片草地还可能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哪些乐趣?因此,作者的童年生活,也正因为这片金色的草地而变得 。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提问: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草地仿佛已经变成了作者的好朋友,形影不离,给作者带来了童年乐趣。大自然可真是有无穷的奥秘啊!)
3、巩固练习
想一想,用几句话替作者来赞美一下这片神奇的金色草地吧!
4、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大家参观了金色的草地,以及它神奇的变色超能力,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以及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善于探索大自然的美。
5、布置作业
课后,给你的小伙伴讲讲你眼中大自然的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吧!
四、板书设计
草地舞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要通过读课文,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会“色、草、片、变、发、并、而、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张”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体会第1自然段的发现与第2自然段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设计理念]
鄂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是以“发现”为话题组织材料的。《金色的草地》被编人这个单元,编者的意图也旨在让学生从小男孩由偶然的无意发现到主动去观察、发现的行为中受到启示,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现欲,从而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实践身边的科学。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课和本单元编排的特点,我应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读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设计本课,力图通过围绕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性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受到启发教育,达成学习目标,并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释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品读感悟第1自然段内容;指导书写部分生字“色、草、片、变”。)
一、创境引新,激趣导入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相机课件出示:一片蒲公英开放变成金黄色的画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让我们打开书带着对草地的赞美和喜爱,自由读这课第1自然段。
2、设疑激趣:这片草地不仅美,还很有趣呢!小男孩发现什么有趣呢?想不想知道?让我们赶快读读第2自然段吧!
二、自主探究,读悟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相机(在背景图上)板书:早上绿色
中午金色
傍晚绿色
3、课件出示早、中、晚草地颜色变化的三个句子,自主读悟。
(1)谁来读读早上草地变化的句子?让老师能听出小男孩喜欢观察、善于发现。
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中午、傍晚草地颜色又是怎么变化的?自由读读吧!
(3)谁又愿意读读中午、傍晚草地变化的句子?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指几名学生读,相机评比读,读出蒲公英的神奇,再挑战读。
(4)老师和男、女生合作读这三个句子。
4、课件出示草地颜色随时间变化的画面,学生观察后,自由畅谈感受。‘
5、质疑: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归纳问题出示: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齐读问题。
6、这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草地,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段吧!读出你的体会,齐读第2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草地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男孩想知道,我们也想知道。请同学们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1)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小组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词语质疑,组内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画面和手势理解词语“合拢”、“攥成”、“张开”。
a、老师用手势动作演示这三个词表达的意思,相机板书(简笔画图),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b、谁能上台用黑板上的蒲公英演示“合拢”、“攥成”、“张开”?
指名演示后,利用课件再现蒲公英开合特写情境,加深词语理解。
4、自由朗读蒲公英的花瓣开合的三个句子,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再指名读、评议读、引读)
5、大家读得这么好,如果加上动作、表情再读读一定更棒。指名加动作、表演读。
6、这段写得真好,你喜欢吗?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7、比一比,谁背得快。背时可做动作表演背。(自由背,指名比赛背)
四、激发情感,体验乐趣。
1、哦!原来草地颜色的变化是由蒲公英的开合引起的呀!那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蒲公英吗?(学生答)
小男孩更喜欢,让我们带着对蒲公英的喜爱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2、讨论交流:为什么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3、比一比,谁读得好,背得快。
五、回归整体,升华感受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夸夸小男孩吗?
(要引导学生学习小男孩留心观察自然,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六、识字与写字,拓展延伸。
1、出示“发、并、而、怎”,指名读,齐读。
2、指导认识“又”字旁。
3、交流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4、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说说写好它们,你有什么发现?
5、老师范写“怎”。
6、学生描红、练写。
7、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1)节假日,请爸爸、妈妈带你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拓展阅读《有趣的发现》。
七、自选段落,背诵积累
草地舞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能与同伴分享有关昆虫的知识和感受。
2 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 幼儿收集的各种昆虫图片。
2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相互交流有关昆虫的知识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分享关于昆虫的知识,并说出自己喜欢昆虫的原因。
3 指导幼儿把收集的昆虫图片粘贴在幼儿用书相关画面中,制作成昆虫档案。
4 幼儿互相交流、欣赏自己的昆虫档案。
讨论:昆虫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引导幼儿发现:有的昆虫能保护庄稼、树木、花草,如蜜蜂、螳螂、蚕、七星瓢虫、蜻蜓、赤眼蜂等;有的昆虫会损坏庄稼、树木、花草,如菜粉蝶、蝗虫、白蚁,而苍蝇、蚊子、臭虫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等。
5 .绘画活动:我喜欢的昆虫。
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昆虫画出来。
指导幼儿将画出的昆虫装订成册,放在活动区供幼儿随时翻阅。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捕捉昆虫。
日常生活建议:午睡前,请幼儿讲讲自己知道的有关昆虫的小故事。
草地舞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引、注、并、返、升、随"并正确书写;正确读写"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引人注目、合拢";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一本正经揪掉
草地许许多多金色开心
草地舞的教案篇6
【题目】
?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
(3)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4)要有适当板书
图片
【简案示范 】
金色的草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如:盛开、玩耍、 一本正经等。
过程与方法:疏通课文线索,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感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用心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美,体验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难点
探究蒲公英“变色”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探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见过的草地会有哪些颜色?你见过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变色的草地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这《金色的草地》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
学生先自读,教师再示范读,强调重点字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导入中提出的问题:这片草地在一天之中变了几种颜色?为什么这片草地会变色?(这个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用心认真读课文,在第3自然段中找到答案,原来这片草地会变色,是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张开、合上导致的,花瓣张开时,草地变黄色,花瓣合拢时,草地变绿色。)
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呢?根据理解,来说说你的看法,从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神奇、会变色、带给我们快乐的草地……)
(2)二读课文
在初步感知到这片草地的神奇之后,学生伴随着配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在这片神奇的草地上,还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找到并朗读第2段,体会这片草地给作者童年时期带来的快乐。)想象一下,这片草地还可能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哪些乐趣?因此,作者的童年生活,也正因为这片金色的草地而变得 。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提问: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草地仿佛已经变成了作者的好朋友,形影不离,给作者带来了童年乐趣。大自然可真是有无穷的奥秘啊!)
3.巩固练习
想一想,用几句话替作者来赞美一下这片神奇的金色草地吧!
4.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大家参观了金色的草地,以及它神奇的变色超能力,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以及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善于探索大自然的美。
5.布置作业
课后,给你的小伙伴讲讲你眼中大自然的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吧!
四、板书设计
草地舞的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想象,清楚讲述图片内容,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认真倾听与大胆讲述的习惯。
3、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
二、活动准备:
大挂图4套,幼儿两人一张小图片,空罐头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空罐头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教案:)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老师还带来一组图片讲的就是关于这个空罐头的。
(二)、幼儿自由观察、讲述图片。指:请你们看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1、幼儿自由观察、讲述。
2、交流:你看到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三)、逐幅观察,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大胆想象。
1、欣赏图(1)引导幼儿想象:小猴为什么扔空罐头?
2、欣赏图(2)重点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小猪,(教案:)启发幼儿想像:小猪被砸到后会怎样?
3、欣赏图(3)提问:小兔看到空罐头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欣赏图(4)提问:小乌龟把空罐头当成什么?
四、幼儿结合小图片,自由结伴讲述。
五、完整讲述。
六、组织幼儿讨论:
1、小动物谁做得比较好,谁不好?为什么?
2、如果大家都乱扔空罐头会怎样?如果你看到空罐头,你会怎么做?
思品教育:不能乱扔垃圾。
七、延伸活动:“有趣的空罐头”。
草地舞的教案篇8
第一课时
备时: 9月4日
授时:9月9日
学前指导:
1、写“耍、装”等13个生字(311),三年级语文教案 胡红霞。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为什么说草地很有趣?(用曲线画出来)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 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 手掌 有趣
读书感悟(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交流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内容(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